中國僑網消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一道道家鄉(xiāng)菜來到新加坡“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動現場,公眾除了有機會品嘗到方言群的傳統美食,也能夠向現場示范的大師們學習,如何烹煮出既美味又意義深遠的傳統菜。
除了有專業(yè)經驗的酒樓大廚,到場示范的也包括有多年烹飪經驗的“業(yè)余廚師”。
即將在本星期六作現場講解的廣東會館代表區(qū)如柏,將為到場者介紹廣東豬腳姜醋的準備過程和營養(yǎng)價值。這道菜肴是一道傳承廣東婦女文化的佳肴。
2月27日晚,潮州八邑會館也請來了潮州酒樓發(fā)記的點心師傅肖銳鈿現場介紹黑雞燉海參及糯米糍。
該會館副總務李長豪表示,選擇介紹這兩道美食是為了討個好兆頭。
他說,海參的“參”字和“升”字諧音,有步步高升的意思。糯米糍在潮州話也叫“落水錢”,希望大家品嘗了這道菜后能夠萬事亨通,財源廣進。
鄭凱玲(40歲,家庭主婦)27日晚參加了由潮州八邑會館主持的美食示范。她對美食示范溶入新春活動表示歡迎。
主辦單位首次邀請各大方言群會館前來“春到河畔迎新年”現場示范拿手家常菜。參與的會館還包括福建會館、福州會館、福清會館、南洋客屬總會及海南會館。
各會館將各準備約100人份的傳統美食供出席者品嘗,現場也將分發(fā)當天介紹的食品食譜。
到河畔節(jié)目主任方百成在受訪時說,在活動現場介紹傳統美食的概念早在兩年前萌生。他說:“在文化、美食方面,主辦單位希望借這個平臺,把傳統、近乎失傳的食品介紹給大家。我們也希望通過這項活動,為今年的‘春到河畔迎新年’注入新的元素!
方百成指出,以前的“春到河畔迎新年”只是售賣傳統食品,今年請人到場講解,是希望公眾能夠從中吸取新知識,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林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