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wǎng)消息:法國《歐洲時報》3月3日刊發(fā)社論指出,每年的“兩會”,總是會成為海內(nèi)外人們關注的焦點。要觀察和解讀今年“兩會”,只有很好的理解了“和諧”兩字的重要性,才能看得清、讀得懂。努力構(gòu)建“和諧社會”應該是今年“北京兩會”的最亮點。原文如下:
每年一次的“北京兩會”,總是會成為海內(nèi)外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兩會”也不例外。人們之所以關注“北京兩會”,不僅僅是關注會議后北京高層人事有什么變動,人們更關注的是,“北京兩會”確定的今后治國方針以及中國未來的走向。
會前,海內(nèi)外媒體都在紛紛開列今年“北京兩會”的熱點問題和焦點話題。諸如如何構(gòu)建和諧社會、多變世界中的中國外交、反腐倡廉、破解就業(yè)難題、反獨促統(tǒng),等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階層,對“兩會”有不同的解讀。但希望通過一年一度的“北京兩會”,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制定出更加親民愛民的政策與法規(guī),從而能讓中國盡快富強起來,讓人民都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恐怕是所有善良人們的共同心愿。也是千百萬海外華僑華人的希望所系。
自從中國高層提出了“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思路后,“和諧”立即成了當今中國大陸近幾年來最時髦的一個詞匯。因為,“和諧”這兩個字,集中反映了廣大民眾的最大心愿。同事之間工作相處需要和諧,家庭之內(nèi)成員關系需要和諧,整個社會更需要和諧。當中國人民在經(jīng)歷了苦難的十年“文革”動亂,又享受到了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深切體會到,要想過上好日子,實現(xiàn)各個方面的和諧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社會不能和諧發(fā)展,其他什么都無從談起。
中國大陸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日益顯示其重要性,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也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社會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比較突出的如官場腐敗、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三農(nóng)”問題、貧富不均、社會不公、環(huán)境污染,等等,對這些問題解決和處理得不妥,都會演變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在兩岸關系上,如何更有效地反擊和制止“臺獨”言行;在國際上,如何化解“中國威脅論”的泛濫。問題千頭萬緒,“北京兩會”要討論的議題可能成千上百,但是,抓住了“和諧”這個大題目,一切從構(gòu)建“和諧社會”這個大目標出發(fā),其他問題都可因勢利導、迎刃而解。
所以,要觀察和解讀今年“北京兩會”,只有很好的理解了“和諧”兩字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才能看得清、讀得懂。
在中國國內(nèi),努力構(gòu)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為“和諧世界”的實現(xiàn)而確定中國的外交政策。這應該是今年“北京兩會”的最亮點。
我們海外的華僑華人,同樣關心一年一度的“北京兩會”,這不僅僅是一種感情的維系,更主要的是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中國大陸,有著巨大的商機。這幾年,在海外學成的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創(chuàng)業(yè),海外的華商也越來越多地到中國大陸尋找商機、投資興業(yè)。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一個道理,正是中國大陸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吸引大批留學生“海歸”,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商到中國再創(chuàng)業(yè)。和諧的中國社會,是廣大海外學子和華僑華人對中國前景充滿信心的力量所在。
我們衷心地祝愿今年的“北京兩會”后,中國政府所推行的各項新國策和新法規(guī),能夠使社會更加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完善民主法治,人與自然和睦相處;期盼中國人民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