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年了,遠離中國的新年無論如何都是無法體會到年味的。即使我們穿上新衣,吃著餃子,看著春晚,但還是感到濃郁的年味離我們太遙遠。而那種味道是深深埋在心中,只有自己才能體味到其深刻內涵的。每每望著外國人一雙迷茫的眼睛,我真切地意識到新年實際上是刻著堅實的中國印的。
每年只有在這個時候外國媒體似乎才會想到中國,中國人好像也只有在這一刻才能吸引社會關注的目光,成為真正的主角。今年過年前后,本人應邀接受了西班牙多家媒體的采訪,也走進了當地電臺、電視臺的直播間,向大家講述華人社會與年的故事。通過不斷的接觸,我驚訝地發(fā)現當地人對中國知之甚少。他們對中國的記憶停留在遙遠的四五十年以前,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根本就沒有進入他們的視野。他們的無知讓我感到心痛,在不厭其煩地回答了一個又一個簡單而幼稚的問題之后,我竟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遠古時代,正以一個現代人的身份向古代人講述著未來的樣子。
“中國也有肯德雞、家樂福嗎?”“中國人知道名牌嗎?”“中國人過節(jié)也能吃到巧克力嗎?”“中國人住的房子也是幾層的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不只是肯定或否定那么簡單,它的背后隱藏著更多與形象工程、文化宣傳等相關的東西。國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只局限在一些負面的信息,它嚴重地阻礙了中國正面形象的展示,從而使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片面而狹隘。對平民百姓來說,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只是身邊看到的中國人,“封閉、沉默、勤勞”是最基本的印象。他們既然不能親自到中國去,也只能瞎子摸象一般,從身邊所見所聞來獲取中國的信息。而對當地政府,企業(yè)來講,他們的信息則更多地來自于地方媒體。前兩天與一位總統府的官員聊天,他告訴我說,他的信息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覺得中國好像沒有什么可吸引人的東西。就這樣,他還是他們部門對中國了解最多的,不過如果不是由于工作原因,他也很少過問中國的事情。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大家總說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感興趣,可實際上有多少人是發(fā)自內心地想了解真實的中國,究竟又有多少人對中國的概念是正確的,而他們的真正興趣又在何處呢?
中國對于西班牙來說實在是太遙遠了,中國文化太神秘了,中國人的思維又太過于深奧了。西班牙人覺得中國永遠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盡管中國在西班牙媒體的曝光率日漸增多,但當地人能把目光鎖在這個古老國度的比例還是很少。西班牙98%的企業(yè)為家族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多多少少還依然保持著封閉保守的企業(yè)意識和謹慎的企業(yè)作風。國際化在這個地方是一個普及程度還不高的新觀念。從當地人拒絕學習英語,拒絕外來文化入侵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他們在完好地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同時卻離國際化、現代化更遠了。西班牙人安于現狀的性格決定了他們懶得開拓國際市場,不愿關心外國發(fā)展的本質,就連EL CORTE INGLES這樣的大公司都沒有占領國際市場的野心和策略,更甭提那些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yè)了。西班牙不會再有第二個哥侖布了,就連堂吉訶德的勇士精神到今天也幾乎是蕩然無存!罢鞣袊毕攵疾桓蚁耄驗槟鞘且粋無法讓芝麻開門的地方。
不過,我們還是有理由高興的,因為西班牙人對中國的興趣最終還是蠢蠢欲動了。從媒體對中國的漠不關心到華人照片登上當地有影響的報紙,乃至華人的新年慶;顒映蔀槲靼嘌喇數仉娨暸_的主題新聞,我們已經成功地邁出從零到一的第一步。雖然我們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他們灌輸最基本的中國概念,解釋著中國開放的政策和中國人熱情豪放的另一面,但我們終于可以相信我們的努力還是會有成效的。西班牙人已經試圖走進華人的圈子,期望通過對華人的了解來找到打開中國市場的鑰匙。越來越多的當地公司更喜歡聘用中國人,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更愿意與中國人打交道,甚至越來越多的個人與實體共同呼吁當地媒體給予中國更多的關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這些新的氣息在讓我們感到由衷快樂的同時,更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重任。每一個華人都是一個使者,我們傳播的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我們需要幫助西班牙人找到解開中國密碼的鑰匙,我們也需要教會他們理解并融入中國人這個群體。
希望明年過年的時候,不再有西班牙人問我:“中國也是過2008年嗎?!”(來源:西班牙《歐華報》,作者:皇馬,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