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wǎng)消息:意大利《歐聯(lián)時報》8月26日刊發(fā)時評文章《北京奧運會留下些什么?》說,中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呈獻給了世界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這一次中國不僅僅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同時也向世界張開了手臂。對于中國而言,收獲的不是世人于驚訝發(fā)出的贊嘆和感慨,更多的是理解和認同,是對未來的希望。
文章摘錄如下: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說奧林匹克是一個夢想,人類的夢想。他孜孜以求的,就是讓這個夢想綻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過去的十六天,一個空前的夢想,在北京這個東方古國的首都精彩綻放。千年古國這一次張開雙臂迎接世界,用體育化的方式來提升這個偉大的夢想。經(jīng)歷了承載光榮與夢想的十六天,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的贊嘆與感慨中于華麗轉(zhuǎn)身之后,留給世界一個如此驚艷的美麗背影。
追憶過往,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舉辦之后,直到半個多世紀后才在亞洲的日本舉行了一次,又在整整時隔24年后才又一次在韓國舉行。由于歷史的原因,在奧林匹克運動誕生之時,人類各民族之間、東西方之間正常的文化交往和了解甚少,影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世界性。奧運會在中國舉辦,有其特殊的意義。人口眾多的中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她曾經(jīng)是世界文化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還是世界七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其文明的國家。2008北京奧運會意義非比尋常。而這一次,中國這個在西方人看來帶了幾分神秘的東方古國,終于通過奧林匹克這個舞臺淋漓盡致的展示了自己。我們有古老的文明,我們有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勤勞勇敢的人民。中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呈獻給了世界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這一次中國不僅僅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同時也向世界張開了手臂。對于中國而言,收獲的不是世人于驚訝發(fā)出的贊嘆和感慨,更多的是理解和認同,是對未來的希望。
奧運會開幕式,中國人所詮釋的“和”文化包含了和平、和睦、和諧。一個“和”字成就了千年古國唱出的奧林匹克頌歌。北京奧運會的賽程里,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一段段令人潸然的傳奇,都濃縮在十六天的短暫時光里,充滿著人文情懷的奧林匹克精神,一次又一次被不同的方式詮釋著,為了幫助兒子戰(zhàn)勝病魔重歸賽場的丘索維金娜,戰(zhàn)勝癌癥奪取10公里游泳馬拉松的荷蘭人范德韋登,用金牌祭奠亡妻的德國舉重選手施泰納……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實現(xiàn)著自我超越,詮釋著奧林匹克精神的真諦。他們的堅毅,頑強,自信,拼搏都成為這個夏天北京最美麗的風景。
北京奧運會,第一次讓世界如此近距離的看中國。7年艱辛的籌備,到奧運會成功舉辦;從讓人贊嘆的開幕式,到競技賽場捷報頻傳;從志愿者的微笑服務,到觀眾們的吶喊助威,中國人用熱情和誠意,把自己最美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給世界。曾經(jīng)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因為其它種種原因造就的誤解和隔閡,在北京奧運會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終會被化為理解和認同。中國人用一個大國本該擁有的氣度,用逐步建立的“大國民心態(tài)”真誠感動了世界。
北京奧運會盡管歷經(jīng)繁華后落幕,然而卻留給中國自己,留給世界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希望,在未來,我們拭目以待!(鐘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