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次的看電影,是全副武裝:手帕和紙巾,塞滿了衣兜。先前已經(jīng)一睹為快的陪同者說,你一定要哭的,因為沒有人看了不哭的。這人,已經(jīng)一睹再睹,一哭再哭。哪里是電影啊,明明是催淚彈么,我想。那個時候,我剛上大學(xué),書只讀名著電影只看名片,自視卓爾不群。
《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臺灣影片被冠之為“風(fēng)靡大陸感人至深的悲情片”我卻是戴著有色眼鏡觀看的,批判的、冷冷的、旁觀者的姿態(tài)。影片的確也有不少漏洞讓我攻擊,劇情只是一個老套的故事:貧寒女和富家公子的糾纏,龐大家族翻云覆雨之手的拆散,單身母親獨(dú)自撫養(yǎng)孩子的艱辛和溫馨,愛子被奪的痛苦以致失智。
編造的痕跡,夸大的情節(jié),煽情的演技。我在心里不停地念叨著,但是,但是,我的視線在漸漸模糊,我的喉頭漸漸哽咽,我的臉龐漸漸潮濕。黑暗中,整個劇場唏噓成片的時候,我沒有做到預(yù)期的世人皆醉我獨(dú)醒,一樣是司馬青衫。
散場后走在夕陽之下,混跡在一群兔子樣的紅眼睛中,我的顏色也毫無別樣。一旁的陪同者還不失時機(jī)地詢問電影評價,我咬牙吐出兩個字:還行。我有點痛恨自己的定力之差,私下埋怨自己尚未免俗。那時候,覺得打動我的只是此情此景中的渲染,而沒有承認(rèn)是愛,與生俱來的、無條件的母愛。因為得來全然不費(fèi)工夫,享用得理直氣壯。
觀看影片之后的兩年,母親因病逝去,眼睜睜看著世上最痛最愛你的人撒手而去而無能為力無可奈何,那種痛是說不出的,而十幾年之后,疼痛已是深入骨髓。就如失去一條腿,起初的只是痛,傷痕痊愈后卻是比痛更深的無。一直在奔波的路上,為理想,為生存,或者什么也不為只是奔波的慣性;也做了母親,對女兒訓(xùn)斥過責(zé)打過,但是打罵時親身感受到比女兒毫不遜色的痛心。停歇在異國他鄉(xiāng),突然有一天,在網(wǎng)絡(luò)上又看到了這部電影,匆匆瀏覽,陳舊的畫面,塵封的眼淚,依然如故。
一直以為,母親是冷靜的、嚴(yán)厲的,甚至有時候不近人情,對于自己的女兒,母親的溫婉和寬容只是對外;一直以為,母親的欣賞是大眾的、平凡的,近乎俗氣的,雖然身為高校老師!秼寢屧賽畚乙淮巍纺赣H卻看了兩遍,慫恿我、陪伴我觀看的人就是母親,她還學(xué)會了影片中的那首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在簡陋的廚房中,母親手腳忙亂地準(zhǔn)備全家人的晚餐,那首歌簡單的旋律也在蒸騰的油煙里,飛揚(yáng)。
最真的,最愛的,卻是平常的,俗氣的,你視而不見。(摘自美國《世界日報》/孫彤 寄自德州)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僑網(wǎng)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