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教人士支招破解師資荒 稱“造血”是關鍵
中國僑網(wǎng)5月27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華文獨中學生與日俱增,學校除了面對校園空間不足的問題外,最重要就是師資不足的問題。盡管如此,《星洲日報》在詢問了華教人士后發(fā)現(xiàn),本地獨中對聘請中國籍教師的興趣不大,主要是因為薪資問題、課程綱要不契合、申請程序麻煩和外國人水土不服等問題。
而且,華教人士認為,比起聘用外國教師,不如將本地教師送到國外培訓,會更有意義。
黃循積:獨中師資短缺不嚴重
柔佛州華校董教聯(lián)合會主席黃循積接受《星洲日報》電訪時透露,多年前本地獨中曾有意愿引進中國籍教師,然而在申請簽證時面對問題,最后只好作罷。
他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經(jīng)濟起飛,人民的薪資水平提高,已經(jīng)超過本地獨中可負擔的薪資。
“新任職的獨中教師薪資大約是1800至2000多令吉不等,無法吸引中國籍教師。此外,校方還要負擔來回機票、申請準證和其他生活方面的協(xié)助,并不容易?!?/p>
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數(shù)據(jù),但據(jù)他所知,目前本地獨中師資短缺的問題并不嚴重,而且比起小學更具伸縮性,能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
另外,他表示,獨中聘請本地教師會更有優(yōu)勢,因為外籍教師對本地教育環(huán)境不熟悉,無法同時應付馬來語、歷史和地理等其他科目。
童星存:理科班師資較缺乏
新山寬柔中學董事長童星存表示,目前寬中兩校共550名教職員,他指出,師資較缺乏的是理科班,其他科目則比較容易找到老師。
他指出,以理科班為例,數(shù)學、化學和物理等科目大多以中英雙語進行教學,中國籍教師若未必能夠勝任,
他認為,如果外國教師在退休后有意愿到本地獨中教書,他樂見其成。不過,相關的申請程序必須透過教育部,即使獨中有意聘請,也不一定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