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zhàn)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 ”
典故:
公元前547年夏天,楚國進攻鄭國(國都在今新鄭市)。楚軍的前鋒將領有兩位,一位是平民出身的猛將穿封戍,另一位是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圍。穿封戍英勇善戰(zhàn),機智多謀,公子圍出身貴族,膽小怕事,所以每每征戰(zhàn),公子圍總是跟在穿封戍的后面。
戰(zhàn)爭剛一打響,穿封戍便一馬當先,沖上前去,和鄭軍守將皇頡廝殺開來。幾個回合下來,皇頡漸漸力不從心。倉皇之中,皇頡馬失前蹄,滾下鞍來。穿封戍躍馬飛奔過去,將皇頡活捉。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公子圍心里很不舒服,他覺得,這么好一個機會,平民出身的穿封戍竟然搶了風頭,自己卻顏面掃地。于是,他橫下心來,耍賴說皇頡是自己俘虜?shù)摹4┓馐鐚訃恼虅萜廴瞬粷M,這次自然不肯相讓。二人爭得面紅耳赤,差點動起武來。
后來,他們請隨軍的太宰伯洲犁做公證人,判定是誰的功勞。伯洲犁命人把皇頡帶來,向他說明原委,然后故意把手抬得很高,畢恭畢敬地指著公子圍說:“這位是公子圍,他是我國國君最寵愛的弟弟!”接著,伯洲犁又把手壓得很低,不屑一顧地指著穿封戍說:“這個人叫穿封戍,是我國方城外的一名小縣尹。你看清楚了,這二位中的哪一位生擒了你?”
很明顯,伯洲犁有意偏袒公子圍;暑R從伯洲犁的手勢中明白了他的意圖,于是指認說是公子圍俘獲了自己,還拍馬屁說:“公子圍身手過人,驍勇善戰(zhàn),在下服輸。”于是伯洲犁便把生擒皇頡的功勞判給了公子圍。不久,公子圍加封,伯洲犁提升,穿封戍被貶,皇頡脫險。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