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言不遜,出自《三國志·魏志·張郃傳》:“(郭)圖慚,又更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A懼,乃歸太祖(即曹操)!背烧Z故事的產(chǎn)生地,在鄭州市中牟縣,所涉及的人物,則是鄭人張郃。
張郃,字儁父,三國魏國鄭地人。他初從袁紹、后歸魏,累官左將軍。封都鄉(xiāng)侯。他很會布陣打仗,料事如神。別人誣陷他“郃快軍敗,出言不遜”,即發(fā)生在官渡之戰(zhàn)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稱雄幽、冀、青、并四州的袁紹,率兵十萬,與僅有四萬兵馬的曹軍,在官渡(今中牟東北)決戰(zhàn)。為保障糧草供應,袁紹派部將淳于瓊率兵萬人,押運糧草,進駐故市、烏巢(今延津縣東南)一帶,自己則率主力在四十里以外的黎陽(今浚縣)安營扎寨。時為袁紹部將的張郃,認為如此安排欠妥,就對袁紹說:“曹軍兵少,但戰(zhàn)斗力強。黎陽、烏巢相距有四十里之遙,如曹軍攻打烏巢,淳于瓊將難以抵擋。若淳于瓊戰(zhàn)敗,烏巢所有糧草會被燒光,我方必敗無疑,F(xiàn)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出兵增援烏巢!卑凑f,這個意見是非常正確的,卻遭到袁紹心腹干將郭圖的反對。他的意見是擒賊先擒王,首先要攻打曹操的大本營。豈料如此荒唐的建議,竟得到了袁紹的贊許。并旋即命令張郃、高覽率袁軍主力,直奔官渡,僅派少數(shù)兵力支援故市、烏巢。此時,曹操則集中兵力,猛攻故市、烏巢。結(jié)果,袁軍大敗,淳于瓊被殺,所有糧草同時被毀。郭圖自知罪責難逃,就嫁禍于人,誣陷張郃。他對袁紹說:“張郃見我軍戰(zhàn)敗,就幸災樂禍(即郃快軍敗),出言無禮(即出言不遜),真是太不像話了!”張郃在得知故市、烏巢失守,糧草被燒后,本來就很失望,待聽到郭圖誣告自己時,認為大勢已去,只好率部投奔曹操去了。曹操乘勢追擊,所向披靡,袁紹的十萬大軍,不死即逃,最后僅剩八百余騎,拼死掙扎,才得以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