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語言學家許嘉璐16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全球“漢語熱”才剛剛開始,但漢語國際傳播的力量令人驚嘆,并正在為提升中國軟實力發(fā)揮積極作用。
正在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上,全球26個國家的代表的熱烈討論,令許嘉璐十分欣喜,也讓他回想到近年來訪問一些國家的孔子學院所看到的情形。
“世界各國民眾對漢語學習的需求和熱情,對了解中華文化的渴望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彼f。
在英國,許嘉璐觀看了愛丁堡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中國藝術展,展覽所有費用均由當地企業(yè)捐贈,圖片由中方合作院校提供,參觀人數達到9萬人。不僅如此,英國愛丁堡大學專門為孔子學院辟出一棟大樓,并豎立了一尊第一批赴英國留學的中國人之一的黃寬的塑像。黃寬從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由中國人主持的西醫(yī)診所,培養(yǎng)了中國第一批西醫(yī)人才。
“語言和文化的傳播力不可估量,孔子學院的收益已遠遠超過我們的投入。” 許嘉璐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通過中外方院校合作的形式在78個國家建立249所孔子學院,中方向每所孔子學院提供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并要求外方以1比1的方式配套投入。實際上,很多國家的外方院校在孔子學院硬件方面的投入早已遠遠超過這個比例。
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孔子學院里,許嘉璐看到,最小的學員5歲,最老的已年過七十。他們跟著教師朗誦唐詩,認真地學說漢語。
“我們送出的是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友好的心! 許嘉璐說。
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孔子學院,許嘉璐遇到一位癡迷于漢語的年輕人。他不僅講一口漂亮的普通話,還可以演唱中國最流行的歌曲。他對中國客人說:我愛中國,將來一定要想辦法到中國去。
類似的情節(jié)還有很多,這使許嘉璐意識到:傳播漢語不僅是中國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國人民的需要。
據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4000萬非母語漢語學習者。與這個數字相對照的是,中國約有2億英語學習者。
根據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掌握的情況,雖然世界各國的孔子學院如雨后春筍,但當地的漢語教學資源仍比較匱乏,教師、教材和教學方法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世界對漢語學習的需求推動了中國教育的國際化,使中國高校在對外交流中加速教學改革!痹S嘉璐說,“在新的形勢下,漢語國際推廣已從‘把人請進來’變成‘自己走出去’,但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符合當地民眾的接受習慣和思維模式來進行教學!
此次大會上,許嘉璐被選舉為新任會長。他計劃在3年任期內把會員由目前的2000人增加到8000人。
據了解,過去一年,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會員由原來的600人增加到近2000人,且外籍人士占了近五成。會員人數一年的增長超過了過去十幾年。
盡管如此,年過七旬的許嘉璐對漢語國際傳播的熱度保持著“清醒”。他說,漢語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的體現,但漢語要真正像英語一樣走俏,大概還要很長時間。(吳晶、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