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中國,千山萬水我來了……因為我愛你!睆椫、引吭高歌的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本科三年級的學生斯蒂文•利斯科姆。這首名為《因為我愛你》的歌曲完全由他自己譜寫詞曲,他本人還取了個很中國化的名字——李斯文。李斯文在3月14日于倫敦舉行的“第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英國賽區(qū)預賽”中奪得一等獎,他將代表英國的漢語學習者,于明年7月到湖南參加復賽和決賽。
在倫敦西敏斯特大學舉辦的這場預賽中,和李斯文同臺競爭的還有另外十三名在英國大學學習的學生。他們來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劍橋大學等七所著名英國學府,都有到中國訪問后對當?shù)匚幕信d趣、進而學習語言的經(jīng)歷。選手們要過三分鐘演講、回答五道題、才藝表演這三關(guān),決出名次,競爭兩名到中國參賽的名額。有幸與李斯文同行的還有謝菲爾德大學的喬治•馬丁,他也有個中國名字——方佐俊,他上中學時有個姓方的華人同學經(jīng)常請他到家吃飯,同學媽媽燒的香噴噴的中國菜把他引上了漢語學習之路,取名姓方以示感謝。他的演講題目就叫《有智慧的胃》。
選手們演講的題目還有《中國人的謙虛》、《秦始皇給我的偉大印象》、《留學西安》、《中英友誼的橋梁》、《我愛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同樣是朋友》,內(nèi)容鮮活生動,反映出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中國人)把我看作雞蛋——外白內(nèi)黃!薄扒厥蓟式y(tǒng)一了中國、文字和度量衡,他雖然沒有找到仙丹,但因加速了中國興起而不朽。”“中國對內(nèi)和諧發(fā)展,對外和平發(fā)展,為全世界和諧發(fā)展作出貢獻!
再聽聽他們給自己取的中國名字——陳雷、龍濤、李香、林非……一個個在臺上說著比較流利和標準的普通話,口若懸河地擺起“龍門陣”:練太極、打麻將、回鍋肉、茶博士……基本答對了有關(guān)中國語言、歷史、地理、民族、文化的問題,再表演個單口相聲、武術(shù)和彩帶舞,朗誦起《沁園春•雪》,低吟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想想他們很多人的大學專業(yè)都不是漢語,學習漢語基本不超過三年,就不難理解比賽現(xiàn)場的觀眾為何不時發(fā)出陣陣熱烈掌聲。由于大部分參賽選手的實力旗鼓相當,近3個小時的激烈競爭,搞得評委們?yōu)榇蚍诸H費腦筋。
這樣的場景折射出漢語教學在英國正處于上升期和興旺期。作為比賽評委的亞非學院語言中心主任兼?zhèn)惗乜鬃訉W院院長的張新生博士告訴記者,他那里有約500人讀漢語學位,每年另有約1500人學習漢語。3月12日,近50所英國學校的代表在英國南部的布萊頓學校舉行全國漢語教學會議,布萊頓學校2006年成為英國第一所將漢語列為必修課的學校。英國目前已建立11家孔子學院和13個孔子課堂,傳授漢語和中國文化。海外輿論說,中國以孔子學院為依托,正擴大自身軟實力和影響力。中國駐英使館教育處田小剛公參認為,舉辦“漢語橋”比賽,可以進一步推動英國的漢語教學和對中國及中華文化的了解,提高學習興趣。針對英國中學生的“漢語橋”競賽也已應運而生。
在談到學習漢語的動力時,不少參賽選手告訴記者,他們想成為另一個“大山”,中國發(fā)展很快,學好漢語可以帶來很好的就業(yè)機會。本屆比賽組委會主任、中國駐英大使館陳曉東公使在賽前講話說:全球現(xiàn)有4000多萬外國人學習漢語,2500所大學開設(shè)漢語專業(yè),20多萬外國學生在中國學習,英國在中國留學生超過2000名。截至2008年10月,全球已啟動建設(shè)了292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據(jù)他了解,在當今金融危機背景之下,英國學習漢語人士的工作似乎并未受到影響。目前中英貿(mào)易正朝60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掌握漢語的英國人具備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田小剛公參認為,英國人學習漢語不僅是一種文化需求,也是就業(yè)需求,這種需求會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持續(xù)下去。
耐人尋味的是,三名參賽選手的才藝表演都選用了臺灣編寫的同一個漢語笑話,答題部分呈現(xiàn)出偏重記憶性知識的色彩。在賽場出售的多種漢語教材中,英國編寫的教材比中國內(nèi)地高校編寫的教材銷路要好得多。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國在國外推廣漢語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田小剛公參認為,目前英國合格的漢語教師明顯不足,尤其缺少既了解中國文化又具備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適合當?shù)匦枰慕滩囊埠苋狈Γ粷h語考試難度較大,學生不易通過,因而會影響他們持久學習的熱情。(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