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使命是走出國門,講授漢語,傳播中國文化!4月11日,在廣西2009年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培訓班開學典禮上,200多名志愿者候選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在今后1個多月的時間里,培訓班將對他們在教學、中華才藝、活動策劃等方面進行指導,以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1年在異國的生活。
百余志愿者將赴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四國支教
據(jù)了解,近年來,國外使用和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很多國家都在進行漢語培訓。然而國外漢語教師嚴重匱乏,并向中國提出了派遣漢語教師的強烈要求。2004年3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實施辦法》正式頒布實施。自此,中國第一個全國范圍內(nèi)大規(guī)模派遣志愿者到世界各國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計劃,開始由國家“漢辦”組織實施。2006年起,廣西開始派遣志愿者到泰國、菲律賓等東盟國家進行支教。
“今年100多名來自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單位的學生、教師,將赴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四國進行為期1年的支教!睆V西民族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馮光火說,通過培訓,將在200多名志愿者候選人中選出100多人。
在未來1個月的時間內(nèi),志愿者們將進行漢語教學方法培訓,此外還要學習武術、書法繪畫、中國廚藝、手工制作等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絕活”。據(jù)悉,國外的華僑學校大多是私人學校,華人在選擇去僑校時也都會以這個學校擅長某方面的中國傳統(tǒng)“絕活”為標準,比如,有的學校以舞獅出名,有的以廚藝著稱……
生活條件艱苦,志愿者要一專多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2008年國際漢語志愿者領隊雷老師1個多月前完成菲律賓支教任務回國。他笑著說,國外的經(jīng)歷雖使人視野開闊,但生活條件卻很艱苦,而且要求志愿者“一專多能”。
雷老師說,很多志愿者會被當?shù)厝A僑學校分配到不同的崗位,有的人教數(shù)學,有的人教漢語,還有的會去做幼師。一名20多歲的男志愿者被分到幼兒園做老師,剛一進教室就被一群小朋友拉著衣服叫“爸爸”。對此,他沒有覺得尷尬,反而很耐心地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手工,學校組織活動,他還拿起綢扇像模像樣地舞了一段,贏得了很多華人的稱贊。
“什么困難都不怕”
開學典禮上,雷老師生動風趣的講述贏得志愿者們陣陣掌聲。一名長發(fā)女孩靜靜地坐在教室一角,認真地記著筆記,她是廣西民族大學化學院大四學生黃婷。大部分的志愿者都是對外漢語、英語、越南語等與語言相關的專業(yè),而她是學生物的。
“我是農(nóng)村出來的,對生活條件艱苦一點都不害怕!秉S婷笑笑說,進行志愿者候選人選拔時,外語專業(yè)的人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但她還是用英語作了自我介紹,然后展示了才藝,最終得到這次機會。“也許出國后會有另外一番天地”!她想開拓視野,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也擔心自己在教學和語言上會有障礙。
很多志愿者都是大四的學生,他們臉上掛著微笑,心里卻對未知的未來有些顧慮:自己能否通過培訓考核?1年以后將會怎么樣?能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
對于這些顧慮,黃婷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不怕,有那么多人在我身后,什么困難都能克服!(李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