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據(jù)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道,大馬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長李翊獅近日指出,馬來西亞從2007年推出“國小華文班”教育政策以來,歷經(jīng)三年并未達成讓國民學校成為家長首選學校的目標,反而國小華文班的設立,更受到友族家長的青睞。
他表示,當初在國小設立華文班的目的,在于讓國小成為各源流家長的首選,尤其是希望華裔家長能讓孩子進入國小就讀。
“豈料,政策推行后反應并不如預期,大多數(shù)華裔家長仍選擇將孩子送到華小上課!
他指出,這項計劃是由馬來西亞前任首相巴達維提出的。當初,巴達維在訪大馬教育部時提出,在國小設立華文班,以便吸引更多華裔家長把孩子送往國小就讀,讓國小成為家長的首選。
“然而,自2007年推行至今,全柔僅有49間國小響應這項計劃,開設華文班,但實行的學校面對諸多困難!
設華文班師資不足
李翊獅繼續(xù)補充,已開設華文班的國小,面對的最大問題在于缺乏師資,一間國小通常只有一位老師負責教授華文。
他進一步解釋,國小華文班從2007年開始設立至今,已發(fā)展到到三年級,然而由于華文班的國小負責授課的僅有一位老師,一人無法兼顧多堂課程,有些年級的華文班將無法設立。
課程偏重聽說方面
他坦言,國小華文班所面臨的困難還有,在上課時間安排上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大多只能夠利用放學后的時間或是周六的時間上課。
他表示,由于當初前任首相的一個建議,教育部便倉促推行此政策,在時間不夠、師資培訓不足的情況下而設立,因而面對許多困難。
“通常國小華文班人數(shù)介于30至40人左右,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多以聽、說為主,讀和寫則為其次!
他指出,國小華文班在國小畢竟為第二語文教學,課程教授上比較偏重在聽及說方面,上課內(nèi)容多為唱歌、會話等形式以達至學習效果。
李翊獅認為,若華裔家長要讓孩子學習華語,華小仍占優(yōu)勢,畢竟華文課在國小為第二語文教學,無法讓孩子完全掌握華文的文化素養(yǎng),而在華小學習會較全面。
“經(jīng)多年觀察,我發(fā)現(xiàn)在國小華文班上課的華裔子弟都比較文靜,或許是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文化熏陶,因此我認為華小會更適合華裔子弟成長!(鐘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