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廣袤的非洲大地上漸漸掀起了一股漢語學習熱潮,其中埃及在漢語教學領域的發(fā)展尤為迅速,在以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等教育機構的大力推動下,“學習漢語”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夭簧倌贻p人的新時尚。
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座落于蘇伊士運河東岸的伊斯梅利亞市,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環(huán)境清幽、雅致。埃方院長阿里·阿勒—扎伊特向記者表示,該學院由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和中國華北電力大學于2008年4月合作建成,在成立后1年多的時間里,學院已經(jīng)開辦了五期基礎漢語培訓班、三期初級漢語培訓班、兩期中級漢語培訓班、四期旅游漢語培訓班和一期漢語師資培訓班,接受培訓的總人數(shù)已達320余人,培訓地點也由最初的伊斯梅利亞市擴展至開羅等地。
據(jù)孔子學院的教師介紹,學院成立之初,報名參加學習的學生僅有20余人,然而經(jīng)過1年多的時間,長期在校學習漢語的學生已超過140人。是什么原因讓學習漢語的學生數(shù)量在短期內得以快速增長?面對這個問題,阿里給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說,當?shù)刂袊髽I(yè)的增多,是“漢語熱”興起的一個直接原因。近兩年,隨著伊斯梅利亞、開羅、沙姆沙伊赫等地中國企業(yè)投資力度的加大,許多應屆畢業(yè)生都強烈地意識到,掌握漢語能夠使自己在求職過程中贏得一絲先機。從更為長遠的角度看,埃中兩國都是擁有著悠久和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國,彼此間的相互研究、學習和借鑒對雙方而言都大有裨益!岸鴿h語教學就象是開啟中國文化之門的一把鑰匙,掌握了它,就可以更為從容和自如地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展開探詢;同時它也是聯(lián)結埃中兩國傳統(tǒng)友誼的一座橋梁,在緊密的交流和互動中,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得到了穩(wěn)固和升華。”
即將奔赴中國華北電力大學進行漢語深造的二年級學生尤素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漢語的聲調變化和書寫習慣都與阿拉伯語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這也是他與其他同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針對此問題,阿里表示,孔子學院在教學方面秉承了“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同時注重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興趣激勵。目前,學院內部設有4個語言教室、1個多媒體教室、1個計算機教室、1個大型綜合閱覽室以及1個可以容納200多人的大禮堂,通過語音、視頻、閱讀和表演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進行全方位提高。此外,學院還陸續(xù)舉辦過春節(jié)文化巡禮、中國燈謎競猜、傳統(tǒng)習俗講座和漢語主題辯論等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語言學習之余,從更為廣闊的視野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尤素福自豪地表示,經(jīng)過一年多緊張而充實的學習,他目前已經(jīng)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用漢語同中國的網(wǎng)友打字聊天,他的許多中國網(wǎng)友都曾說,很難相信那么快的打字速度出自一個埃及朋友之手。
阿里感慨地表示,除了漢語教學以外,未來還將繼續(xù)與中國院校展開進一步的資源共享,在科技、人文和環(huán)境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從而使孔子學院能夠逐步成為埃及民眾了解中國的一扇美麗窗口。(李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