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4月29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在全民學英語的大潮中,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現(xiàn)象,即學生們說起英語十分順溜,可是卻被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面積多少”這類常識性問題難到。文章認為,學習英語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不講究實效。最關鍵的是,學習英語是個人的自由空間和興趣,這才應該是教育的本質,全民學英語的現(xiàn)象值得反思。
文章摘錄如下:
報道,第七屆“羊城小市長”評選活動日前進入復賽階段。而在比賽現(xiàn)場,不難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學生們說起英語非常順溜,但卻被一些常識性問題考倒。
據報道,許多小選手的英語水平上佳,向主持人自我介紹時都十分流利,一名初中組的男選手說起英語更是滔滔不絕,讓主持人都插不上話,引來在場評委的掌聲!把虺切∈虚L”的參加對象為廣州市十區(qū)二市中小學校9歲至14歲的在校學生,通過演講、綜合知識競賽、英語情景對話、拼圖說事和才藝展示等形式來選出優(yōu)勝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小選手對一些常識性問題顯得無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面積多少”(答案:960萬平方公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是誰”(答案:鄧小平)等問題考倒。
以上現(xiàn)象近幾日在中國再次掀起了全民學英語是否必要的熱議。有學者認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反思,畢竟這是一個國民素質培養(yǎng)方向的問題。
截至4月28日下午,鳳凰網進行的一項調查——“你認為中國全民學英語有沒有必要?”顯示,13362人參與投票,回答“有必要”的占7.9%,“沒必要”占79.7%,“不好說,有利有弊”占12.4%。
據《羊城晚報》報道,對許多中國人來說,英語是“通行證”也是“攔路虎”,一紙職業(yè)資格證(包括了畫家和演員)必須過了外語(主要是英語)關才能拿到手,以給自己的專業(yè)身份“權威證明”。
也因為英語的重要性,很多中國父母不惜一切也要確保子女把英語搞好,五六歲的孩童就開始學英語,周六、周日還得補習。一名鳳凰網網友就帶有諷刺意味地說:“提包的父母帶著子女補習,比上班還憔悴。”
新加坡集團在中國 要開純英語幼兒園
在全民學英語的大環(huán)境下,商機自然處處在,來自新加坡的童心集團(Cherie Hearts)就計劃未來幾年在中國的多個二三線城市開設以純英語教學的幼兒園,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福建晉江第二實驗幼兒園,已在上星期舉行奠基儀式。
童心國際(中國)總裁柯鴻景在接受《聯(lián)合早報》訪問時說:“在教育方面,中國父母很舍得投資,而且英語現(xiàn)在又這么受重視,因此我們有信心在中國開設以純英語教學的幼兒園會得到中國父母的青睞!
對英語非常在意的除了學生外,也包括許多已經工作了的中國人。主要針對這群人的英語培訓學校在中國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其中就包括全國連鎖的華爾街英語(Wall Street English)、英孚教育(English First)等。華爾街英語在廣州一家分行的負責人告訴本報,在中國學英語不便宜,一年半的課程平均需要人民幣3萬元(約6596新元)左右,不過,很多家庭不是很富裕的中國人也愿意付這筆錢來提升自己,因為他們相信,在中國要有好的前途,就必須先掌握好英語。
對于全民學英語的現(xiàn)象,被視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李公明在接受《聯(lián)合早報》訪問時說:“在中國,不管是考大學或考職稱,都得考外語。在這種制度下,很多人才因為外語不好而沒能在工作或社會上晉升。我覺得這種制度非;恼Q,事實上,學外語的人們必須有動力、有目的、有需求,而不該盲目地學!
李公明也指出,中國的植樹節(jié)每年都很熱鬧,但種下的樹多少會存活?“最后的效果,很少人關注。學習英語也很類似,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不講究實效。最關鍵的是,學習(英語)是個人的自由空間和興趣,這才應該是教育的本質,全民學英語的現(xiàn)象值得反思!
廣州市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彭澎在接受《羊城晚報》訪問時則說:“日本人學習英語是為了解決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問題,英語教育只是為了培養(yǎng)少數(shù)人,然后通過他們達到全民的知識共享。中國模式則是全民學英語,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應用得很少!彼仓赋,美國人要學習華語主要是到中國留學,他們一般是通過兩三年的強化學習,然后就夠用了,美國也不必全民學華語。
當然,也有支持全民學英語的聲音。廣州某小學的校長說,學英語沒錯,重視英語學習也不是厚此薄彼,他從事教育20多年,不覺得學英語會影響其他知識的涉獵。不過,對于種種職稱考試非得通過外語考核才行,他就覺得沒必要。(楊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