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5時,鬧鐘把丁方從睡夢中吵醒。窗外一片漆黑,正是巴基斯坦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以往,丁方會在這個時間準時起床,迎接滿懷喜悅的一天。持續(xù)一年半的漢語學習,讓他始終保持著亢奮的狀態(tài)和穩(wěn)定的作息,在他看來,沒有比學習漢語更令人癡迷的事情了。然而,今天丁方卻實在難以起床,幾天前他的右腿長了3個腫包,持續(xù)的疼痛折磨得他一夜難眠。丁方閉著眼內心掙扎了許久,最終還是從床上艱難地爬了起來。
洗澡、刷牙、穿衣服、出門、趕公共汽車。45分鐘后,到達塔克西拉,然后換乘公司班車,90分鐘后到達國立現代語言大學。此時,太陽剛剛出來,巴基斯坦的冬天寧靜而安詳。丁方一瘸一拐地走向E-BlOCK——伊斯蘭堡孔子學院所在地——他每天向往的地方。他開始有些懊悔,剛才在車上沒有預習今天要學的新課,以往他都會這樣做,因為在課堂上,老師總是會把最難的問題留給他,下課以后他還會帶著全班同學復習、預習,但今天他實在是太困了。
巴基斯坦家庭沒有“分家”的概念,這個國家也沒有計劃生育,所以當人們在回答“你家?guī)卓谌?”時,往往會把中國人嚇一跳,因為他們會把結了婚的哥哥、嫂子以及侄子、侄女等統統算進去。丁方也來自這樣一個大家庭。他的爸爸是退休工人,每月有4000盧比的退休金(1人民幣折合11盧比),大哥是電工,二哥是海軍軍人,兩個姐姐都是中學教師,全家人月收入4萬盧比。對于11口的大家庭來說,4萬盧比不算富裕,但丁方家非常重視教育,他的兩個姐姐都有碩士學位,二姐還是雙碩士!袄蠋,我覺得我可能得3個碩士:漢語、阿拉伯語還有烏爾都語!倍》阶孕诺卣f。
在伊斯蘭堡孔子學院,這個來自大家庭的學生對漢語的癡迷是出了名的,他的刻苦更讓每個在此工作的中國人贊嘆不已。從北大和北外來的中國公派留學生第一次和丁方交談時,對其漢語水平非常驚訝。要知道,丁方還沒有去過他神往已久的中國,這更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丁方,你真是個天才!”
面對表揚,丁方顯得有些靦腆。他不是天才,但他有著堅定的人生理念:不學習就是浪費時間。每天下課后,他要在路上顛簸3個多小時,到家吃完晚飯已經10點多了,但還要堅持學習3個多小時的漢語。他的高級商務漢語課文,都是在公共汽車上背誦下來的。在伊斯蘭堡孔子學院舉辦的晚會上,丁方經常演唱中文歌曲,盡管唱得走調,但字正腔圓的發(fā)音總能贏來陣陣掌聲?炭嗟膶W習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憑借自己的漢語優(yōu)勢入選巴基斯坦訪華百人青年代表團、榮獲伊斯蘭堡孔子學院主辦的漢語演講比賽一等獎、優(yōu)秀學生表彰一等獎……
在這個巴基斯坦年輕人心中,學習漢語,不僅是走向社會的必修課之一,更是溝通巴中友誼的最佳途徑。他向往古老而充滿活力的中華文化,更把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他說:“我要讓自己的周圍充滿漢語的氣氛,我要讓周圍的人珍惜巴中友誼!倍》綋碛凶约旱闹袊鴩H廣播電臺漢語俱樂部,目前共有9名成員,他是主席。大家每天堅持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中國新聞和漢語教學節(jié)目。丁方還利用空閑時間教自己的姐姐、鄰居、朋友學習漢語,現在他們見面時用漢語的“你好”打招呼。丁方的小侄子只有3歲,母語烏爾都語都還沒有掌握好,卻已經可以流利地用漢語說出1到10了。
丁方已經獲得了今年9月去中國學習的政府獎學金。我想,不論面前有多大的困難,丁方的漢語學習之路注定會越來越精彩。(葛立勝,系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孔子學院漢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