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8月24日,《日中友好的橋梁——郭沫若展》在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落下帷幕。這已經是“郭沫若展”第2次來到岡山了,經過中國北京的郭沫若紀念館和日本的岡山縣立美術館、聚友日中友好交流促進會近一年的策劃與努力,郭沫若這位文化偉人的風采再一次被展示給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岡山的民眾,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
在之前的開幕式上,郭沫若紀念館副館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蔡震和岡山縣立美術館館長鍵岡正謹分別致詞,他們深情回顧了郭沫若在日本前后20年生活學習以及治學的點點滴滴以及他為中日間架設友誼之橋所作的巨大貢獻。中國駐大阪領事館領事劉云清、岡山縣議會議員小田春人、岡山日中友協(xié)事務局長松井三平、岡山縣鄉(xiāng)土文化財團參與高山雅之、福山市日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佐藤明久(內山完造的侄孫)、岡崎嘉平太紀念館館長河田啟子等到會祝賀,松山芭蕾舞團敬獻的花籃更為開幕式增添光彩!渡疥栃侣劇飞鐬殚_幕式做了全程報道。
這次展覽展出有歷史圖片近140幅,用豐富的內容講述了郭沫若傳奇而偉大的一生和占他人生歷程1/4的“日本情結”。一些日本人和華人觀眾細細觀看,當場提問,為郭沫若在中國革命中的經歷所感動,對他同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領導人半個世紀的友情表示欽佩。在展出的近50件文物珍品面前,觀眾駐足驚嘆,贊美郭沫若書法的大氣磅礴、飄逸瀟灑、感慨郭沫若生活的樸素節(jié)儉。
郭沫若的舊交老友內山完造和岡崎嘉平太恰巧都是岡山人,他們的親朋好友也為這次展覽提供了家藏的郭沫若的親筆書信和老照片。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后樂園”則首次將郭沫若1956年贈送丹頂鶴的第一代標本貢獻給展覽會展示!昂髽穲@仍在,烏城不可尋。愿將丹頂鶴,作對樹梅林”。岡山友人當年曾把郭沫若這首五言詩鐫刻在鶴鳴館前。被精心保存半個世紀的郭沫若與“郭沫若詩碑落成委員會”往來信函也在這次展會上初次亮相。這樁樁件件的珍貴史料無不飽含著日本岡山民眾對郭沫若的尊敬與熱愛。
17年前,為期3個月的《郭沫若展》曾巡展于日本的富山、東京、岡山,把“百年沫若”廣泛地介紹給日本民眾;17年后,同樣為期3個月的《日中友好的橋梁-郭沫若展》再度在岡山展出,不僅因為風景秀麗的岡山自古以來就是日本西部的文化名城,更是因為岡山與郭沫若有著不解之緣:
1995年前,20歲出頭的郭沫若到日本留學,以實現他“科學興國”的雄心大志。由東京一高預科畢業(yè)后,他在1915年秋升入岡山第6高等學校第3部醫(yī)科,他是這所學校的第16期學生。在這里,他不僅開始學習醫(yī)學科學,還接觸和閱讀了大量東西方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著作,并且在求得學問的同時,收獲了愛情。漫步岡山城,在國富、森下町、丸之內、弓之町、后樂園、旭川畔……處處都留著青年郭沫若的影子。
半個多世紀前,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于1955年底率領戰(zhàn)后的中國第一個科學代表團訪問日本時曾重返岡山,當得知后樂園的丹頂鶴在戰(zhàn)亂中絕跡后,即于次年贈予一對,F在,這一象征中日友誼地久天長的吉祥鳥在北海道釧路市的協(xié)助下得到大量繁殖,游人又可以見到它們舞動的身姿了。
34年前的1975年,郭沫若為母校75年校慶題寫了詩詞:“陟彼操山松徑斜,思鄉(xiāng)曾自望天涯。如今四海為家日,轉憶操山勝似家。”如今,當年的岡山六高校址,已成為今天的岡山縣立朝日高等學校,然而,那祝愿世界和平的警句已鐫刻成詩碑,坐落在校園內。
17年前的《郭沫若展》就像是從老一輩手中承接過來的中日世代和平友好的火炬,17年后的《日中友好的橋梁-郭沫若展》就是把這一火炬繼續(xù)傳遞下去的象征,就是在實踐郭沫若對中日友誼愿望的詩句——“望言行信果,和睦萬邦”。(鐘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