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值復旦大學百年校慶之際,該校出版社日前推出了《上海文學通史》一書。在當前上海研究方興未艾的態(tài)勢下,該書的出版,在上海研究、特別是上海文化研究的諸多著作中,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重大成果。
據(jù)文匯報報道,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的區(qū)域性和區(qū)域現(xiàn)象,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前些年,也出現(xiàn)了《荊楚文學史》等一些區(qū)域文學研究著作。然而,上海此前盡管已有《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現(xiàn)代文學史》、《抗戰(zhàn)時期的上海文學》、《海派文學論》等斷代文學史的問世,卻始終缺少一部從古至今的文學通史,該書的出版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文學是相當發(fā)達的,聚集著魯迅、茅盾、林語堂、郁達夫、丁玲等一批有影響的名作家。即使在近代,也出現(xiàn)了吳趼人、曾樸等譴責小說家,以及民初流行的鴛鴦蝴蝶派。該書則從上海的遠古文化談起,對歷代著名作家,如西晉的二陸,宋元時的趙孟頫、楊維楨,明代的陶宗儀、袁凱、陸深、陳繼儒、陳子龍、嘉定四先生,清代的宋氏兄弟、王鴻緒、王鳴盛、錢大昕、陸錫熊、王旭、沈大成等,均有系統(tǒng)的梳理與論述。從而使人們對上海文學的發(fā)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以往人們對上海文學的了解,都停留在一種片段性和階段性的層面上,或者說多注意到它的今天和昨天,至于上海的前天或大前天,也就是近2000年內,特別是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情況,就顯得了解甚少。其實像劉長卿、劉禹錫、王安石等一些歷史上的著名詩人,都曾到上海來過,并留下了相當珍貴的詩篇;而許多重要的文學思潮或文學流派,如二陸的文學思想和詩歌風格,以陳子龍為首的“云間詩派”和“云間詞派”等,都曾在文學界引領潮流,在全國范圍內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標志著一個時代。在這些方面,《上海文學通史》中都有一個總體的把握。所謂“通史”,就是將古今打通,將各個時代打通,給廣大讀者一個更完整、更全面的上海文學發(fā)展史。
該書由邱明正主編,并組織了夏咸淳、孫琴安、袁進、王文英、朱青桐、戴翎、楊劍龍等一批專家學者通力合作,歷時近10年時間才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