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新年的鐘聲還在余音繚繞,農(nóng)歷春節(jié)已經(jīng)疾步走來,對于那些不滿足于吃年夜飯,放鞭炮的內(nèi)地人來說,到千年古剎敲鐘,在鐘聲中祈求來年好運平安,成了今年春節(jié)的一大愿望。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敲鐘祈福的風(fēng)俗,古人認為,鐘聲音悅耳,可以傳到很遠,代表了好消息和更好的名聲。佛學(xué)更是將鐘聲提高到了一定的層次,“聞鐘聲、煩惱清、智能長、菩提生”,境界之崇高,令人嘆為觀止!肮锰K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千古絕句同樣表現(xiàn)出人、鐘和諧的佳話。因此,在中國的一些盛大節(jié)日里,敲鐘代表著吉祥如意。
近兩年,隨著人們過節(jié)方式多元化,除夕夜前往各大寺廟敲鐘的人不斷增多。從北京的大鐘寺到南京的雞鳴寺,從西安的鐘樓到蘇州的寒山寺,敲鐘祈福活動日漸紅火。人們之所以選擇除夕之夜敲鐘,其一敲鐘是東方人傳統(tǒng)的祈福方式,代表人們對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希翼。二是傾聽著悠遠、深沉的鐘聲,可以體味滄桑古鐘所傳遞的歷史文明。第三則是給除夕找個與眾不同的過去。
在北京,保持著多項“世界之最”的大鐘寺永樂大鐘,每年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兩次敲鐘儀式,并有大批游客慕名前來。近年,為了滿足人們的愿望,大鐘寺的敲鐘儀式多次邀請包括勞動模范、來京務(wù)工人員在內(nèi)的代表來此敲鐘。而建于一二七二年,作為元、明、清三代報時中心的鐘鼓樓,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勞作均以此為度,至今,雖定時撞鐘報時的方法被廢止,但“鳴鐘擊鼓”迎福年活動卻日漸紅火,成為人們敲鐘祈福的一處勝地。
除這兩處敲鐘祈福勝地外,隱于西山的千年古剎戒臺寺,近年每到除夕夜也是車水馬龍。據(jù)說,在寂靜的夜里,戒臺寺的鐘聲在北京城內(nèi)都可以聽到。同樣,歷史悠久的大覺寺,近年來也成了北京人敲鐘祈福的絕好去處。觀兩處寺廟,同樣古木參天,泉水潺潺,除夕之夜能在這幽深別致的地方,敲敲鐘,喝喝茶,為自己和家人祈求來年的幸福,乃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今年23歲的丘小姐說,去年除夕,她隨朋友到戒臺寺體驗了一次撞鐘的快樂。當(dāng)時她帶著真誠的祈禱去敲鐘,聽著那悠揚洪亮的鐘聲,內(nèi)心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遐想。如今,一年過去了,她十分幸運,真的圓了不少的愿望。所以,今年她準備帶上家人一起去撞鐘,祈求來年“家和萬事興”。
然而,隨著敲鐘熱不斷升溫,寺廟開出的敲鐘價格也水漲船高。在南京,棲霞寺新年首鐘曾賣出1688元,鎮(zhèn)江金山寺首鐘也曾拍出7288元的好價錢,而寒山寺首鐘最高價達到兩萬元。對此,有關(guān)人士認為,這種商業(yè)化的行為破壞了新年敲鐘的嚴肅性,淡化了公益色彩,不值得仿效。(來源:大公報/蕭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