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過年的時候,各種店鋪都不開張,但老北京依然能找到好玩的地方,那就是開在城中各處的廟會。
廠甸:三尺多長的大糖葫蘆
老北京“逛廠甸”的地方,在今和平門外,琉璃廠街與新華街一帶。該處以琉璃廠文化街聞名遐邇。這里是遼金時期的東北郊,遼代叫海王村,金代叫海王莊,元代在此設(shè)官窯燒琉璃瓦件,明代為工部所屬五大廠之一。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遷走琉璃窯后,仍保留琉璃廠之名。此處設(shè)市,最早是燈市?滴跄觊g后期,內(nèi)城燈市口的燈市遷于此。逐漸出現(xiàn)過年集市。到了民國六年,建海王村公園,這里開始舉辦大型集市。
節(jié)日的廠甸是特定的市場,以展銷文物、書畫等工藝品為主要內(nèi)容。其次是風味小吃,最有廠甸特點的是三尺多長的大糖葫蘆,它幾乎成了逛廠甸的標志。
北京人歷來愛逛廠甸。清朝“殘燈末廟”的冷落時期,逛廠甸者仍有二十多萬人,相當于北京城人的五分之一。據(jù)統(tǒng)計,1931年春節(jié)廠甸有商販近千戶。1960年廠甸集市中斷。1963年春節(jié)集市恢復,有750多個攤位,據(jù)說這次游人最多,有四百萬人次。
財神廟:正月初二祭財神 香火最盛
廣安門外六里橋,原有五顯財神廟,這是年節(jié)期間一處典型的廟會。每年正月初二祭財神時,這里是香火最盛的地方。有的香客為“爭燒頭股香”,半夜就來廟外等候。屆時為了進香香客交通方便,在菜市口、廣安門等交通要道外,專有“拉腳的”,設(shè)畜力車、小毛驢供乘騎,無形中為廟會平添了游樂內(nèi)容。
此處廟會在五十年代停辦。1987年修建立交橋時,將廟拆除,如今尚有二株古樹為該廟僅存之遺物。
火神廟晾寶會 珠寶行的一次壯舉
火神廟也在廠甸,廟會期基本上與廠甸市場相同;鹕駨R的廟會市場上,貨物屬“高檔”,設(shè)攤位者多為珠寶商,這種貨攤稱為“紅貨攤”。甚至一些外國洋行的商人,也拿一些名貴鉆石、珠寶來此設(shè)攤銷售,還有的商號把珍品拿來,擺在攤上炫耀,為此有人稱這種展示寶物的做法叫“晾寶會”。這也是年節(jié)期間珠寶行的一次壯舉。
白云觀:道教全真龍門派的祖庭
這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的祖庭,稱全真道教十方叢林的第一叢林,坐落在西便門外,熱電廠北。每年正月初一開廟至十九日下午閉門。這里除了一般廟會共有的情況外,還有“摸石猴”和“打金錢眼”兩項極富特色的活動。廟內(nèi)活動很多,正月初八的順星日,香客們都來該廟的元辰殿中,祭祀自己本命年的星主,謂之“祭星”。初九日為玉皇大帝誕辰,香火之盛可想而知。燈節(jié)期間的花燈展覽,更是吸引眾多游人。
除上述外,北京地區(qū)有特點的年節(jié)廟會,還有天壇附近的精忠廟,每逢正月初一及正月十三至十七開廟,無論祭祖活動還是花燈內(nèi)容,均以岳飛為主。大鐘寺在西直門外西北(三環(huán)路北側(c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開廟半月,游人祭鐘樓用銅元投擲鐘上的氣眼,中者主吉利,也是一種“打金錢眼”的活動。地安門西大街的宛平城隍廟,正月十三至十七開廟,屆時的“火判”稱為奇景。其它諸如黃寺、黑寺、雍和宮等喇嘛廟的“打鬼”也是極富特點的活動。(來源/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