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效用上看,“終止”和“廢除”并無區(qū)別,只不過是語氣上略顯緩和而已。
毫無疑問,陳水扁公開宣布終止“國統(tǒng)會”和“國統(tǒng)綱領”,首先是明顯撕毀自己上臺以來一再信誓旦旦所作出的政治承諾,在臺灣內部和國際上,完全喪失了人格和信譽;同時也嚴重威脅和破壞美國對臺海局面的政策承諾和國際保證的信用,令至美國布什當局惱火至極,從而嚴重傷害了臺美關系。
陳水扁將美逼到死角
問題在于,美國對堅持“一個中國”外交政策所留有的模糊政策空間,完全被陳水扁的“廢統(tǒng)”逼到了死角。
在當今世界大格局中,美中兩大國之間的利益牽連越來越多。美國《世界周刊》發(fā)表題為《陳水扁不聽美國話了》的文章分析說,美國至少現(xiàn)階段以及可預見的未來,保持臺海局勢的穩(wěn)定最符合其國家和戰(zhàn)略利益。
如果放手陳水扁為個人政治目的而肆意妄為,以狂熱的“臺獨”挑釁引發(fā)臺海局勢和地區(qū)形勢的緊張,進而拖美國下水,升高中美發(fā)生直接對抗的機率,這是美國極不愿意看到并要竭力避免的。
遷就現(xiàn)實,打不倒的敵人就結為朋友,或是華府風向漸變的因素,這也是美國立國迄今實用主義(Pragmatism)精神的體現(xiàn)。
華府的政治動作,開放中國籍旅客觀光、簽證放寬都屬風向標。在在似刻意營造布什、胡錦濤4月高峰會的氣氛。
“臺灣因素” 籌碼減弱
每當臺灣有風吹草動,便是大陸觀察美方敵友的指標,從“兩國論”、陳水扁“公投”到維護“四不一沒有”,布什當局“監(jiān)管”臺灣愈來愈嚴格,尺度也愈緊縮,說明美方盡力想與北京交好,也顯示“臺灣因素”的籌碼力道在減弱。然“臺獨”卻未察,仍不時想測試三方關系的“溫度”。
世局形勢變化不定,美、中合作中有競爭,友善中有對立,但短期內可確定的是,陳水扁當局想在此時揷針灌水,只會自討沒趣,反而重傷臺灣利益。
扁令美外交形象受損
陳水扁一再地沖撞美國的限制,背后有其自認為“精確”的賭博盤算。讓他有恃無恐的是,美國在約束“臺獨”的同時,也在不斷密切與臺灣的軍事關系,在事實上對臺灣抗拒統(tǒng)一進行“保護”。
在深信“美國不可能放棄臺灣”的思維模式下,島內“臺獨”勢力會不斷用“臺獨”言行沖擊美國的限制,認為大不了美國再次將其“高高舉起”,又再次“輕輕放下”。因此,這次陳水扁的“臺獨”挑釁應該不會是他的最后一次,只要需要,他還會在“臺獨”挑釁和冒險方面做出新的試探。
美國恐怕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因為自己現(xiàn)行的臺海政策,使得美國成為了陳水扁用來達到個人政治目的的工具,并讓美國在相當大程度上被陳水扁當局牽著鼻子走。
現(xiàn)在的關鍵是,陳水扁從上臺之日起,就在美國的壓力下向公眾信誓旦旦地亮出“四不一沒有”的底線。
可以想知,這也是美國充當臺灣保護傘向中國領導人的承諾。陳水扁的作為實際上打了布什政府一個響亮的嘴巴,令美國外交形象嚴重受損。因此,美國在明面上繼續(xù)對陳水扁施壓是必然的。
可以預期,美方對他連帶民進黨的態(tài)度,必當越加不信任。而這自然會直接影響到臺灣2008年的選情。
(來源/澳門日報,作者/宗端,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