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至善曾長時間主編由他父親葉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創(chuàng)辦的《中學生》雜志。每一期他都親自審稿改稿,嚴格把關,力求辦出風格特點。對刊物欄目的設置,他強調(diào)針對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一個時期,當他發(fā)現(xiàn)有一種過于偏重古詩、忽視新詩的傾向,便特意在刊物上開辟專欄——《詩人的心》,并親自撰稿,以一種寓思想教育于詩歌欣賞的嶄新形式,向少年讀者介紹“五四”以來的優(yōu)秀新詩,令人耳目一新。
在書刊的編輯工作中,葉至善十分重視刊物的品位,從不迎合各種不良傾向。在編輯工作中,他給自己立了四條規(guī)矩:1.要跟孩子們講清楚的事兒,先問問自己是否弄清楚了;2.要讓孩子們感興趣的事兒,先問問自己是否感興趣;3.要讓孩子們感動的事兒,先問問自己是否被這件事兒感動了;4.要求孩子們做到的事兒,先問問自己是否也打算這樣做。他對自己親自負責編輯的書稿,更是精益求精,處處為讀者著想。例如轟動一時的優(yōu)秀長篇童話《小布頭奇遇記》,本是某出版社的退稿,理由是不像童話。葉至善在處理這部書稿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像不像童話,而它是不是有益于少年兒童的成長,是不是符合我們時代的需要。當他發(fā)現(xiàn)這部書稿內(nèi)容很好,形式上也有創(chuàng)新的時候,便竭盡全力投入這本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他不但字斟句酌,一絲不茍地對文字進行修改加工,而且親自找畫家插圖,為版面安排和裝幀設計煞費苦心,以求內(nèi)容和形式盡可能完美的統(tǒng)一。這本書從初審到定稿付印,他先后審讀了十多遍。后來,《小布頭奇遇記》果然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并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榮獲一等獎。前去領獎的雖然是作者孫幼軍,但是在這本書誕生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葉至善的心血和汗水。
憑著高深的學識水平,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葉至善不但能夠鑒賞和處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藝術(shù)等各種稿件,而且善于在審讀稿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差錯。例如,有一篇稿件中說軍艦鳥是候鳥,說這種鳥很兇猛,有時候,從別的鳥嘴里搶魚吃。葉至善想到候鳥遷飛一般都是飛向食物豐富的地點,既是候鳥,就不會靠從別的鳥嘴里搶東西吃為生,因而判斷軍艦鳥可能不是候鳥。經(jīng)查資料,葉至善的判斷是對的。出于高度的責任感,葉至善在審讀稿件的時候,對行文中提到的數(shù)字、年代、地點以及材料是否翔實,知識是否可靠等等,他都要認真地算一算、想一想、查一查,否則他就放心不下。在審讀《列寧的故事》這部書稿的時候,為了搞清每一個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某些重要故事情節(jié)的來龍去脈,他不惜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翻閱了大量文史資料。
為了出版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葉至善非常重視編輯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出版社的領導和出版界的前輩,葉至善對編輯的要求十分嚴格。他首先要求編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甘當無名英雄”的思想,他認為圖名圖利的人沒有資格當編輯。他在強調(diào)編輯的思想素質(zhì)的同時,也不忽視編輯的學識水平和文字能力,并在工作中言傳身帶。他對編輯送審的稿件,不但精心修改,改過以后還找編輯交換意見,告訴他們?yōu)槭裁匆@么改。有時候甚至把年輕的編輯請到自己的家里,面對具體的稿件口傳心授,手把手地教他們修改和加工。在剛剛開始做編輯工作的時候,我就曾一次又一次地登門求教,每一次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他那不厭其煩的神態(tài),現(xiàn)在回憶起來,歷歷在目。20多年過去了,我至今忘不了他幫我精心設置的欄目,還一直珍藏著經(jīng)他修改過的稿件……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一些老領導、老編輯,一談起自己的成長史,全都像我一樣,念念不忘葉至善這位“嚴師”。
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皤然,葉至善嘔心瀝血數(shù)十年,一直從事少年兒童讀物的編輯出版工作。他對出版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有口皆碑。有人認為編輯工作是“可憐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葉至善卻以自己的詩詞明志:“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且不悔為人作嫁”。他豈止是“不悔”,他分明是樂為他人“作嫁”,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千百萬“孺子”——少年兒童無私奉獻了多半生!(來源:光明日報/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