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就加拿大政府為阻止華人移民加拿大而向華人征收的“人頭稅”向全加華人道歉,并宣布將向受害者進行象征性補償。這樣,加拿大政府終于糾正了一個歷史性的錯誤。雖然這一聲對華人的道歉來得太遲,但遲到的正義仍然應當受到歡迎。
鐵路建設的中堅力量
華人移民加拿大的歷史與移民美國的歷史緊密相連,實際上他們是以美國作為跳板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從美國進入加拿大的。美國加州的淘金熱從中國的珠江三角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苦力。不久,金礦開發(fā)走下坡路,恰好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弗雷澤河谷發(fā)現(xiàn)了金礦。美國礦工聞風而來,越過素不設防的美加邊境來到加拿大,其中也夾雜著不少華工。這一浪潮開始于1858年,五年后在加拿大的華工已經達到約2000人。此后華工數(shù)目不斷增加,從事行業(yè)也從金礦開采,擴大到種植、漁業(yè),以及各種服務業(yè)。
美國的太平洋鐵路建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稍晚些,到八十年代建筑鐵路成為開發(fā)西部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此目的,1881年加拿大政府批準翁達唐克建筑公司從廣東直接雇用1.7萬名苦力。在1881到1885年間,這些華工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用汗水和生命打通了落基山脈的崇山峻嶺,為太平洋鐵路的建筑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他們不但灑下了汗水,許多人還付出了生命。至少有1000人在施工中喪生。哈珀總理在道歉儀式上說,“如果沒有華人工人的參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這個說法是恰如其分的。
《人頭稅法》歧視有加
1885年鐵路建成,華工的厄運接踵而至。在此之前,美國已經于1882年通過了第一個《排華法案》。由于華工勤勞肯干,不計較勞動條件,白人工人感覺很難與他們進行競爭。同時,這些華工來到異國他鄉(xiāng),原不是為了融入當?shù)厣鐣,而只是為了打工掙錢,寄回老家,他們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等方面都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他們被白人看作“異類”,遭到歧視。在美國實行排華以后,在加拿大要求仿照美國移民政策的聲浪日益高漲。結果,鐵路建成之日,也是加拿大排華開始之時,頗似“歇磨殺驢”。1885年,加拿大出臺《人頭稅法》,要求向赴加華工每人征收人頭稅50元。1901年1月起增加到100元。1904年1月起更增至500元,直至1923年。這個稅額相當于當時華人兩年的工資。自然,“人頭稅”專門針對華工,外交官、學生、商人等不在此例。據(jù)統(tǒng)計,大約有8.1萬名華工被迫繳納了“人頭稅”。許多人不得不以借債來籌集這筆款項。這項賦稅也阻止了華工的妻子和子女與其在加拿大的丈夫和父親團聚,從而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哈珀總理在道歉詞中說,“我們承認,人頭稅的高額費用意味著,許多家庭成員被迫留在中國……而我們未能真正承認這些歷史上的不公正現(xiàn)象使得社會中的許多人不能把自己看作完全的加拿大人”。他的這個反省可以說觸及了事情的要害。
既做苦工又繳重稅
加拿大的對華移民政策基本是跟著美國走的。在加拿大實行對華工的“人頭稅”期間,美國對歐洲移民是開放的,歐洲人自由出入美國,愿意來加拿大者不多,甚至許多加拿大人都流向美國。當時加拿大實際上勞動力仍然短缺。華工無法進入美國,只好忍痛繳納“人頭稅”來到加拿大。可以說,在美國開始排華以后,加拿大接納了華工,得到了勞動力的補充,同時又乘機收取了大量賦稅,真是兩全其美。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以“國籍配額”開始對歐洲移民也實行限制,歐洲人于是只好轉移目標去加拿大。加拿大不再需要華工,于是干脆對華工關起大門。1923年6月,加拿大通過《中國移民法案》,除外交官、商人和學生外,一律禁止華人入境;同時取消了“人頭稅”,因為現(xiàn)在已經沒有征稅的對象了。
自強不息終獲平反
促使美國廢除《排華法》和加拿大廢除上述移民法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二戰(zhàn)中,中國以其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1942年1月成為領銜簽署《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四大國之一,中國與美國一起對法西斯國家浴血奮戰(zhàn),《排華法》與當時的國際關系現(xiàn)實實在是格格不入,在美國也越來越不得人心。1943年10月,羅斯福總統(tǒng)致函國會,敦促廢除《排華法》,他說:“國家和個人一樣,也會犯錯誤。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過去的錯誤,并加以改正……通過廢除《排華法》,我們就可以改正一項歷史性的錯誤。”1944年2月,在美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排華法》壽終正寢。
加拿大比美國慢了半拍,直到1947年才廢除《中國移民法案》,當時的總理麥肯西·金在向國會的報告中說,“中國移民法案……基于歧視的立場強硬地排斥中國移民。這個法案好象把從一個特定國家來的人當作劣等的族類對待”。自然,此后華工也沒有真正獲得與白人一樣的待遇,但這項歧視性的法律是取消了。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加拿大華人首次提出平反“人頭稅”要求,經過了20多年的斗爭,今天總算有了結果。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要自強不息。如今華人在加拿大已經超過百萬,成為各政黨極力爭取的票源。華人在加拿大政治、經濟、學術各界的地位不斷提高,華人參政、議政和維權的意識大大提高。所以,即使是在加拿大這樣的講民主講法制的國家,要糾正一個歷史性的錯誤,要爭取應得的權利也仍然需要經過長期艱巨的斗爭,F(xiàn)在,在加華人已經沒有歷史包袱,他們自然可以為加拿大多元社會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香港大公網,作者/中國社科院著名美國問題專家 陶文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