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看一看壯悔堂了。終于成行了。
商丘這地方,上古時期名人很多,但到后來,似乎就少些。侯朝宗算是一個吧,不知什么原因,每想到侯朝宗,我常常一下子就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人,其名錢謙益。按當時的說法,侯朝宗是名傾天下的“四公子”之一,應該是與方從智、冒襄、陳貞惠們排在一個序列里的。但他的實際遭逢卻與錢有點相似。第一:都是名士;第二:最終都順了清宮;第三:都娶了名妓作妾;第四:名妓的下場也差不多,這也就如數(shù)學里頭的“合并同類項”吧?
其實二人情由很有點區(qū)別的。
我以為,李香君、侯方域是郎才女貌,自由戀愛自愿結(jié)合,是一對璧人天作之合。而柳如是之嫁錢謙益,卻嫌有點勉強——我想,當時名妓嫁名人可能是時尚,很摩登的一件事。很可能柳如是是找不到第二個侯方域,眼睛一閉就嫁了姓錢的。她說過這樣的話,比較自己和丈夫:“君之發(fā)如妾之膚,君之膚如妾之發(fā)。”年貌上的巨大差異產(chǎn)生這么點幽怨的幽默也是正常的。再就是錢謙益資格老。萬歷三十八年就是進士了,做到禮部尚書,地地道道的“正部級”了。老實說,60多歲的人了,在前明當了大半輩子的官竟又給清室作尚書!而侯方域一輩子沒當過官,清順治八年應過一次試,中副榜,為此而抱終天之悔的吧?這年他33歲,過了4年便郁郁而終。僅就錢、侯二人的履歷比較,后人心目中敬侯而抑錢,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康熙這個人是很深刻的政治家。他對降順他的前明官員很不客氣。不但不重用,而且時時苛責吹求。錢謙益被俘,柳如是幾次勸他死,他都視若無睹;暗示他死,他裝迷糊,此事通天下皆知?滴醮蟾乓彩侵赖,他瞧不起這樣的人;钪淮,死了——他專設《二臣傳》請你上榜示眾。他的想法很簡單:你能投降我,形勢對應時,你照樣能投降我的敵人,我的臣子如果學習你,將來有一天我們勢敗,就會棄我而去。這就把降清分子們的處境搞得極為尷尬!岸肌边@個詞真是厲害!一直到清末,很多清室官員不肯降順民國,就是恐懼民國修史把他列入“二臣”。
侯方域的憂患純粹是革興時期的典型知識分子情緒,他不滿于明室,又留戀舊朝,對清王朝的陌生感,異族的隔閡,恍若隔世的幽緒,人情的,社會的,家族的,世俗的,種種不堪忍受的壓抑與扭曲,遠非我現(xiàn)在這點格致功夫所能涵蓋。你看看他的《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就知道是何種心境了:“天涯去住竟如何,最是關(guān)情云雀歌;細憶姑蘇好風景,青衫回首淚痕多!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