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已77歲的旺堆人生中經歷過三次逃亡,從領主家的一名農奴逃到寺廟當僧人,再脫掉袈裟在一個農場過市井生活,再逃到內地,他逃離的是如同人間地獄般的農奴制舊西藏。
旺堆的逃亡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從一名農奴變成了國家一級演員、原西藏自治區(qū)話劇團團長。也讓他贏得了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在中國第一部西藏題材的電影《農奴》中扮演男主角強巴。這一年,他30歲,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1年,在西藏自治區(qū)話劇團當一名普通演員。
1963年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農奴》曾在中國大地引起轟動,這部影片用藝術的手段真實地再現(xiàn)了舊西藏農奴制下農奴的悲慘生活,被看成當代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奇跡。
影片《農奴》在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jié)“金鷹”獎,1994年獲國家民委少數(shù)民族“騰龍獎”紀念獎。旺堆也從此成為西藏最耀眼的明星,歷任西藏話劇團演員,中國劇協(xié)第三屆理事、第四屆常務理事、西藏分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原西藏話劇團團長。2007年,旺堆被授予“國家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榮譽稱號。
旺堆后來又在《冰山雪蓮》、《孔繁森》、《極地營救》、《文成公主》等多部影片和話劇中塑造過許多性格各異的人物,但他認為沒有一個角色能超越強巴。
“因為我在演我自己!鄙硇慰嗟乃贿呂菬熞贿呏v述著往事。
黝黑、面部線條剛毅、聲音洪亮的旺堆一點也不減演員本色,盡管他已退休并休影多年。他的眼睛有些發(fā)紅但依然很有神采,這雙善于說話的眼睛是導演李俊選擇他做男主角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那雙噴吐烈火的眼睛把對農奴主的仇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李俊說。
旺堆贏得這個角色的另一個原因是與強巴幾乎有著完全一樣的經歷。強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旺堆為躲避壓迫而不斷逃難;強巴出家當過僧人,旺堆也在色拉寺、哲蚌寺當過僧人;強巴是共產黨讓他開口說話,旺堆是共產黨送他到西藏公學、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翻身做主人。
“性格決定命運!背錾谪暩驴h昌果鄉(xiāng)一個農奴家庭的旺堆非常認同這句話。“除了環(huán)境所迫,骨子里的勇敢、大膽,善于把握時機,這些是我能多次成功逃亡并改變命運的原因。”
旺堆第一次逃亡時20剛出頭,理由是“想吃頓飽飯,想少干點活!
旺堆的祖輩是拉薩次角林寺莊園的“屬民”,他一生下來就成了小農奴。那時各種稅收多如牛毛,他的童年記憶是“到年底,糧食、牛羊,幾乎所有的東西全部被抵債了,債卻越欠越多。”
“為了躲債,我們全家人逃跑了,但到哪里都要受剝削和壓迫,生活很艱難,我們只能又回家了,但唯一的破房子也被農奴主沒收了,我們一家人只好被迫分開,借住在親戚家!蓖颜f。
13歲,成年的旺堆被迫到莊園去當差,負責放牧牛羊。由于吃不飽飯,最慘的時候還去撿別人家過年時驅鬼扔的祭品吃。
旺堆為第一次逃亡做了很久的準備,當時莊園有2個農奴逃到寺廟當僧人,半年后也沒被抓回來,年長的農奴偷偷告訴他,老爺是沒權抓寺廟里的人的。旺堆暗喜,從此開始收集拉薩各大寺廟的消息。
20歲那年,他碰上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莊園里的老爺為激勵農奴早點干完活,讓農奴放3天假到拉薩蔡公堂看表演羌姆。旺堆趁著機會,冒著被挖眼睛、砍腳的危險,坐著牛皮筏子,穿過拉薩河,逃到了色拉寺。
在色拉寺,旺堆如愿成為一名僧人,但生活卻依然艱辛。那時的僧人也有等級之分,他不過是一名每天打掃衛(wèi)生、擦地的最底層僧人,沒有機會學習。嚴厲的師傅常常一個耳光就扇過來,挨打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寺廟的生活讓旺堆非常失望,他決定脫掉袈裟重新穿上俗人的衣服。冒死逃離寺廟后,他來到“七一”農場干活,拉糞,給土地施肥,解放軍戰(zhàn)士手把手地教他趕馬車。
“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沒人欺負,能吃飽穿暖。”旺堆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溫暖。但他也有很多顧慮,那時西藏已經和平解放了,但農奴制度依然存在,他總擔心會被農奴主抓走,越過農場邊上的拉薩河就是他主人呆的寺廟。
1958年,旺堆26歲,他得到了去咸陽西藏公學(現(xiàn)西藏民族學院)上學的機會,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逃亡。“我想得挺簡單,你們農牧主不可能到內地去抓我吧!”
1959年,在咸陽讀書的旺堆從廣播里聽到西藏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的消息,終于長嘆一口氣,這一輩子再也不用逃亡,再也不用害怕了。他在29歲時回到已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新西藏。(顏園園 索朗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