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學的春天
2009年4月,濃郁的春色讓安徽合肥從清新淡雅的傳統(tǒng)寫意畫變成了濃墨重彩的現(xiàn)代寫實油畫!
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校園里鮮見幾座堂皇氣派的新建筑,很多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建筑已顯得有些陳舊。一座三層樓前掛著“歡迎少年班同學回家”的紅色橫幅,顯然,那是去年中科大慶祝50華誕留下的痕跡。少年班的教室看起來和很多普通學校的教室毫無二致,如果不是刻意提醒,我們甚至會恍然置身于一所中學的教室。但校園里那些幾代人熟悉的身影卻以雕像的形式永久地駐足。梅貽琦先生曾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在這里,雙臂環(huán)抱、面含微笑的郭沫若、靜靜沉思的華羅庚、嚴濟慈、錢學森、郭永懷、錢臨照……所有這些都在無言地提醒你:這是一所大師比大樓多的學校。采訪時,正是清明節(jié)過后,每一座塑像前都有學生敬獻的鮮花靜靜綻放,讓一縷人性的光輝照亮心田。
樹欲靜而風不止,今天的中科大正在不動聲色地運籌帷幄、招兵買馬,準備打一場新時期的科技攻堅戰(zhàn),人才引進成為搶占制高點的重要舉措。在一校之長侯建國院士的日歷上,已經(jīng)安排了一項重要日程——6月率隊前往美國考察,主題很明確——人才引進!皩τ趦(yōu)秀人才我們沒有指標限制,理、工、文,我們都要,關鍵看水平,如果學校沒有相應專業(yè)的,我們可以為他開設新的專業(yè)……”
2008年12月,國家出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入選國家首批20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高層次人才引進再次成為國內(nèi)不少大學校長們熱議的話題!
雖然中科大在第一輪“千人計劃”答辯中有5人順利入選,與清華大學并列高校榜首。但地處合肥,中科大更覺形勢緊迫!翱拼笳幵谝粋新的發(fā)展階段,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校最大的差距在人才,最缺的是戰(zhàn)略科學家、教育家和學科領軍人才。盡管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要把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作為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會促使我們在眼光上更高遠一些,心胸上更博大一些,更進一步著眼全球、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哪怕實現(xiàn)這個目標要用10年、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但我們現(xiàn)在就要朝這個目標邁進!薄
緣定中科大
“不要命的上科大”,這是上世紀80年代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但在福建福清長大的侯建國在高考前對這所學校并不了解,只不過他也是以一種“不要命”的勁頭考進了中科大!
1977年,當在歷史的長河中繞了一個大彎的中國重歸理性和秩序時,高考成為一個重要的風向標。那時高中畢業(yè)的侯建國在福清的一家機械廠當學徒工,師傅是全縣惟一的一位八級鉗工。在1977年的570萬高考生中,也有侯建國的身影,但他未能如愿。第二年,師傅鼓勵他接著考,侯建國說:“在復習沖刺時,我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實在累了,上班時就蜷在鉗工床底下睡一會,需要時師傅就踢我一腳,我趕緊爬起來!薄
填報志愿的時候,侯建國的第一志愿是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機械系,重點大學他報了上海交通大學。他想,萬一考不好,或許招生老師會看在他當過鉗工的份上,同情他,讓他有個學上。當他收到通知書的時候,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個大字時喜出望外,幾乎每一個字都讓他的心激動半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這樣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動了一天又一天,半個月后,當他去買火車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要去的大學不在北京。遙遠而陌生的合肥用輾轉延伸了48個多小時的火車鐵軌迎接了侯建國的到來!
在中科大,當同學們在不要命地學習,考CUSPEA的時候,侯建國卻在課余時間徜徉于圖書館,文學、歷史、藝術、哲學……能看的書都看,補充了很多數(shù)理化以外的知識。一個又一個同學遠赴海外求學,進校時連26個英語字母還寫錯了兩個的侯建國覺得那不是適合自己的路,他在中科大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成績開始冒尖,基礎也很扎實。讀博士期間,國外的同學給侯建國寄來美元,他去報名參加了一次托?荚,成績也過了,還聯(lián)系到美國東部一所私立大學,找導師錢臨照院士寫推薦信的時候,老先生說:“這所學校我連聽都沒聽說過,你還是別去了,等做博士后時再去不遲!薄
1988年,正在讀博士的侯建國意外地得到一次去前蘇聯(lián)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做科研的機會,他的科研開始走向國際前沿。有國家的資助,沒有生活壓力的侯建國從容地和蘇聯(lián)的科學家們交流,吸取高水平科研的營養(yǎng)。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人對于蘇聯(lián)的文學、藝術、歷史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侯建國在工作之余跑遍了莫斯科的博物館,看歌劇、芭蕾舞,那段時間,侯建國感覺“心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