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情文化薪火相傳的梁銶琚、梁潔華父女
2003年10月22日
歐陽世昌

1998年6月29日,江澤民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欣然接受王梁潔華教授贈予的《情系中華──梁潔華中國畫北京展》畫冊。 2003年3月,是旅港邑賢梁銶琚博士誕辰100周年的日子。在梁銶琚博士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十分懷念這位傾情于祖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金融巨子、慈善大家;敬佩其愛女梁潔華博士薪火相傳、造福鄉(xiāng)梓的美德。
傾情文化成就卓越 梁銶琚先生是順德杏壇北頭村人,生于1903年。他雖然只讀過幾年私塾,但有著過人的才智和果敢的判斷,20余歲就已在省、港、澳等地的銀業(yè)及貿(mào)易界嶄露頭角。 艱苦奮斗幾十年,梁銶琚先生在事業(yè)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特別是與人一起創(chuàng)辦的大昌貿(mào)易行,成為香港地區(qū)可以與英資大行媲美的華資商行。梁銶琚先生被譽為商界英才、金融巨子。 梁銶琚先生是一個著名的慈善家,榮居“香港十大慈善家”之列。他一貫主張“財物得之于社會,應當用之于社會。”數(shù)十年來,他以濟世為懷,熱情襄助社會公益事業(yè),尤其傾情于文化教育事業(yè)。1979年起,他先后捐建了杏壇北頭小學、杏壇梁銶琚中學、順德梁銶琚中學等教育項目。80年代初,順德的文化設施還比較落后,偌大的縣城,竟然沒有一間像樣的圖書館。為了使家鄉(xiāng)的文化建設不落后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梁銶琚先生捐資港幣350萬元,興建了順德圖書館。1984年投入使用的梁銶琚圖書館位于大良鐘樓崗側,館內(nèi)亭臺流水,花木扶疏,為莘莘學子及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個讀書閱覽的奸環(huán)境。因城市發(fā)展所需,1996年,梁銶琚圖書館喬遷到鳳山南麓的新館。新館落成時,梁銶琚先生之女梁潔華博士親自回來參加揭幕典禮。多年來,梁銶琚先生為順德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尤其是文化教育事業(yè),捐資達4000萬港元。為了表彰梁銶琚博士對家鄉(xiāng)的杰出貢獻,順德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1月首批授予他“順德市榮譽市民”稱號。 “得志當為天下雨,立身要有古人風!边@是梁銶琚先生的座右銘。梁銶琚先生不僅積極支持家鄉(xiāng)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對香港、對內(nèi)地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同樣慷慨捐贈。他是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主要捐贈人之一。他領先捐建的廣州中山大學梁銶琚堂,開創(chuàng)了支持內(nèi)地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先河。90年代,梁銶琚先生把支持高等教育的善舉延伸到首都北京。1993年,他為清華大學捐資1000萬港元修建“建筑館”;之后,又捐資1000萬港元設立清華大學“梁銶琚博士圖書基金”。他曾高興地說:“我捐教育,從北頭捐到北京!”1994年3月,梁銶琚先生與香港恒生銀行另外三名董事會成員——名譽董事長何善衡博士、董事長利國偉爵士及董事何添博士,各捐資港幣1億元成立“何梁何利基金”,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稱贊設立這一基金為“壯舉和善舉”’,“它將利于創(chuàng)造一種尊重科學、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睂α轰M琚博士的這些義舉和貢獻,當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親筆贈以題詞:“熱心公益,發(fā)展教育!边@是對梁銶琚先生為國內(nèi)科學和教育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的高度概括。 梁球琚先生對社會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巨大貢獻,深得社會各界的嘉許。1987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由香港署理港督鐘逸杰爵士主持,頒授給梁銶琚先生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1994年9月,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博士親臨香港,頒授給梁銶琚先生名譽博士學位,這是經(jīng)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梁銶琚先生是清華大學的第二位名譽博士,也是第一位作為社會活動家而被授予名譽博±學位的。1990年,梁銶琚先生還被廣州中山大學委任為名譽顧問。 梁銶琚先生雖然已于1994年11月辭世,但他那慈善為懷、鼎力支持文化事業(yè)的博大胸襟,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薪火相傳造福鄉(xiāng)梓 梁銶琚先生的愛女梁潔華博士,秉承了父親的高風碩德,恪守父親“造福鄉(xiāng)梓,培育英才”的遺訓,薪火相傳。她非常敬重父親,稱贊父親傾情于文化教育的善舉,“父親從未直接從大陸賺過—分錢,但他從未吝嗇為祖國的文化教育及公益事項捐錢!”她曾經(jīng)對父親說過:“你把你的財產(chǎn)全部留給我,你只得到一個充滿感激的受惠者;但如果你把財產(chǎn)捐作慈善用途,那將令成千上萬的人感激涕零!薄案屑ぬ榱恪辈⒉恢匾簼嵢A博士心里裝的,其實是“成千上萬的人”。她自己也一直在實踐著這句話,不遺余力地為社會做善事。多年來,她竭誠襄助家鄉(xiāng)的文化教育事業(yè),先后捐資成立杏壇梁銶琚中學等學校的獎教獎學基金會,捐資興建梁銶琚職業(yè)培訓中心,捐資興建杏壇梁潔華幼兒園等,前后共捐資1000多萬元,善舉如流,不勝枚舉。 尤為難得的是,梁潔華博士德藝雙修,在中國書畫藝術上造詣頗深。她早年先后師從徐東白、伍步云、王植波、鮑少游、鄧爾雅、李研山及趙少昂諸位名師,研習中國畫和西洋畫。其后專注于古代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在她的畫筆下,一個個中國古代女性形象躍然紙上。她的畫作,取材命意,古雅而獨特,意境清麗而華美,在水墨中融合了油畫和水彩畫的技法,既表現(xiàn)出人物各自的神韻,亦富有質(zhì)感和立體感。她孜孜不倦致力于弘揚中國文化藝術,先后在廣州、上海、順德、大連、香港、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獲得文化界的一致好評。梁潔華博士堪稱祖國文化的使者,為促進祖國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傳播盡心盡力。她在香港和加拿大分別創(chuàng)辦了“精藝軒”畫廊,還成立了“梁潔華藝術基金會”,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促進東西方藝術的交流與研究,提高當代華人藝術與華裔藝術家的世界性地位。梁潔華博士真正是一位多才多藝,致力于祖國文化藝術發(fā)展的社會慈善活動家。1995年以來,她先后榮獲“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梁銶琚博士父女那薪火相傳,傾情于祖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高尚情懷,遠勝于“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永遠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