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達
王中達,男,滄州市僑辦副科長。 王中達在從事僑務工作十余年里,積極做好廣大歸僑、僑眷、華人、華僑的來信來訪工作;并主動進行信息跟蹤和回訪,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旅蒙歸僑張秀榮一家9口在八十年代初先后從國外移居滄州,他們剛來時身無分文,居無片瓦,無親無故,神情沮喪。在滄州市當時住房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王中達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想辦法,為他們解決了一處不錯的住房,為子女安排了工作,并在生活上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們深深的體會到了祖國的溫暖。在他們安定下來不久,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原來回國前各自獨立的小家庭現(xiàn)在住到了一起,彼此間有些不適應,常發(fā)生些小摩擦。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通過王中達不辭疲勞的多次奔波,終于為他們又爭取了兩套新單元樓房。去年張秀榮就醫(yī)時被確診為胃癌,需實施手術治療,但她的生活很拮據(jù),王中達得知情況后,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為其爭取了兩千多元的救濟金。由于病情加重,張秀榮在彌留之際反復叮囑身邊的親屬“一定要好好聽黨的話,聽政府的話,聽僑辦的話,他們是咱的親人,是娘家人”。 1983年回國的旅朝歸僑裴惠玲,來滄州后被安置在運輸一場工作,屬國營工。在該單位實行班組承包人員優(yōu)化組合的過程中下了崗,這使她產生了極大的不滿和抵觸情緒。王中達得知情況后,積極與她談心穩(wěn)定情緒,并多次到其所在單位和主管部門協(xié)調她的工作問題,在運輸一場領導積極配合下,她的工作總算有了著落。上崗不久,她又反映工作累賺錢少,想換到科室里。王中達根據(jù)所掌握的情況,不厭其煩地向她擺事實講道理,幫助其轉變擇業(yè)觀念,樹立新的人生觀。最后裴惠玲說:“其實我也不愿意給政府添亂。挺大的人下崗了面子上過不去,我們家包了好幾口油井,人手都忙不過來,可我覺得賺得錢再多也不如有個正式工作好,現(xiàn)在我想通了不管在哪里只要好好干都一樣”。雖然事情圓滿解決了,可是王中達還始終牽掛著她的生活。在去年的回訪中發(fā)現(xiàn)他們家的生意已經倒閉,而丈夫又帶著別的女人跑了,只剩下她自己帶著個孩子,生活窘迫。王中達又一次次到她原單位反映情況協(xié)商解決辦法,通過努力終于又重新把她安置在該單位的三產做后勤工作,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面對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工作,她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哽咽著說:“從我記事時起,我就不記得自己哭過,僑辦對我們歸僑大好了,我都沒有臉去找你們,可你們卻什么都替我們著想,替我們辦,比自己的家里人還親! 2002年的陰歷臘月二十九,就在許多人準備過年時,王中達只身一人悄悄地登上了開往吳橋的長途汽車,經過近4個小時的顛簸到站后,他不顧一路的疲憊馬上趕到了旅朝歸僑曲熙海和曲熙信的家,問寒問暖,鼓勵他們戰(zhàn)勝疾病,勇敢克服目前的困難,相信黨、相信政府,日子會越過越好。臨走前,他還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錢,代表黨和政府對他們進行了慰問。 王中達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把貫徹落實《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作為一項主要的工作來做,這項工作不僅涉及面寬影響力大,而且直接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 滄州少林飲料廠是一家僑資企業(yè),董事長趙文樣通過幾年的奮斗,進入先富起來的行列,但在1994年,瀕臨倒閉的某公司原經理開始對其無理糾纏和騷擾,使他無心經營,企業(yè)的效益一落千丈,并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影響。接到投訴后,王中達在辦領導的支持下,多次到少林飲料廠了解情況,并且向僑辦領導建議,由公安機關司法介入,使這一侵僑案件得以迅速解決。排除不法侵害后,趙文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企業(yè)生產、經營中,把少林飲料廠辦成為全市的明星企業(yè)。 市標準計量所的退休干部、旅朝歸僑陳平來市僑辦反映他在工資、津貼、職稱等方面存在問題,但屢次向所在單位提出卻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王中達查閱了大量文件資料,按僑法的有關條款與該所及上級主管部門聯(lián)系;據(jù)理力爭,終于使陳平的合理要求得到圓滿解決。 泊頭市洼里三鎮(zhèn)后趙村因修公路毀壞了歸僑裴文元的果樹和莊稼,裴文元幾次找到村委會和鄉(xiāng)政府要求賠償,均未得到滿意答復。后趙村個別村民還蠻不講理地說:“他再來就把他打回去”。此事反映到僑辦,王中達立即趕赴現(xiàn)場。根據(jù)僑法,與鄉(xiāng)政府和村委會進行了協(xié)調,指出這屬于違反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事件,使村委會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裴文元的賠償問題也得到了圓滿解決。 在接待來訪的海外華人、華僑過程中,王中達主動向他們介紹滄州的經濟狀況和投資環(huán)境,并利用自己懂外語的特長,經常為僑資企業(yè)服務。1988年當王中達得知香港富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有意到內地投資建廠的信息后,馬上與青縣城關鎮(zhèn)聯(lián)系,促成了滄州第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合資項目——河北富華鞋業(yè)有限公司的建立,并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與美國專家一起吃住在該廠,直到生產出合格產品時為止。1990年他又為市鞋廠介紹、創(chuàng)辦了另一家合資企業(yè)——滄州富華制鞋有限公司,1993年為僑資企業(yè)、河北亞龍集團公司在香港注冊開辦了滄州第一家海外公司一一香港亞龍國際實業(yè)有限公司。 2002年春節(jié)前,王中達通過一位僑眷得知紀曉嵐第16代孫女、旅居美國的蒂娜·紀女士將來滄州掃墓。2002年2月28日蒂娜·紀剛從美國抵達北京,王中達便與她取得了聯(lián)系。在辦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紀女士應邀來滄州。在滄期間,紀女士不僅祭拜了祖先,了卻了多年的思鄉(xiāng)之情,而且還與滄州市紙業(yè)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xié)議,與市僑辦就雙方開展實質性合作,組織美籍學員來滄州學習漢語、武術、雜技等達成了意向,她還主動提出為了幫助家鄉(xiāng)的經濟建設,由她負責在美國注冊“紀曉嵐海外基金會”,以便募集海外紀氏后裔和華人、華僑的捐贈,為滄州開發(fā)紀曉嵐系列工程作貢獻,她在紐約曼哈頓的辦公場所,可無償?shù)靥峁┙o滄州市政府使用,并由她牽線搭橋在美國為家鄉(xiāng)物色友好城區(qū),借以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與合作。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幾年來,王中達接待來信、來訪近千余件次;為歸僑、僑眷及其子女辦理就業(yè)、房改、接工齡、退休、升學加分以及尋親和救濟等400多件次,看望、慰問僑務工作對象500多人次,為爭取僑心、促進社會安定和經濟發(fā)展,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被歸僑僑眷們親切地稱為“娘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