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作家董鼎山:從容淡定的文論大家
談論起當代美籍華裔作家,很多人非常推崇現(xiàn)居紐約的知名英美文學兼亞洲資料專家董鼎山先生。 董鼎山先生1922年出生于浙江的一個大家族。14歲時曾在家鄉(xiāng)寧波《時事公報》副刊上發(fā)表《論戰(zhàn)時寧波中等教育》,轟動一時;17歲起給柯靈主編的《文匯報》文藝副刊投稿。后來到上海讀書,1945年從上海圣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yè),考入《申報》當實習記者,采寫外交、政治新聞。那時在上海的新雅酒店,他每天下午,都和進出不停的作家、記者、演員、藝人等等,交換信息、意見和文稿。后來轉(zhuǎn)到《東南日報》作地方新聞編輯,同時為一些刊物撰寫小說、散文,開始在文壇上小有名氣。因此在很多文章里,董鼎山先生自稱是個“老報人”。 董鼎山先生40年代初開始以“令狐慧”的筆名在1946年沉寂主編的《幸!吩驴习l(fā)表小說作品。一時間,“令狐慧”成為專寫十里洋場兒女風情的高手,名噪海上文壇,讀者反而不知有董鼎山先生這個名字。這些愛情小說,真實而自然地寫出舊上海青年人之間惟妙的情愛心理,有一種理想主義色彩,F(xiàn)代文學專家吳福輝先生在談到40年代海派小說時,認為他“善于描繪新一代洋場兒女風情”,是“張愛玲時代的一個漂亮的尾聲”,傳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1947年,董鼎山先生到美國留學,先后獲密蘇里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曾在紐約《聯(lián)合日報》主持過國際新聞版。后來受聘于紐約市立大學圖書館任資料部主任,成為英美文學兼亞洲部分的資料專家和資深教授。 旅美50余年來,董鼎山先生讀得多,寫得也多,雙語使用都已臻化境。他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是心靈抒發(fā)的自然行為,文筆優(yōu)美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當然是必要的條件,但是內(nèi)容必須言之有物,對人類心靈世界的探究有所貢獻。而其作品題材之廣泛,發(fā)表刊物之多,在海內(nèi)外影響之大,在當前美籍華裔作家中都是少見的。 早期的二三十年間,他主要以英文寫作,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美聯(lián)社特寫》、《星期六評論》、《圖書館月刊》以及《美中評論》、《新亞洲評論》等報刊寫作書評時論文章。從1978年起,董鼎山先生開始通過《讀書》雜志向中國讀者介紹當代美國文學,為正欲沖破禁錮的中國思想界和文學界推開了一扇“西風窗”。以后,他又應《博覽群書》雜志之邀,開設(shè)“紐約傳真”專欄。此后他介紹、論述、剖析現(xiàn)代當代歐美作家與作品的精彩文章在兩岸三地和美加地區(qū)的許多中文報刊雜志上頻繁出現(xiàn)。其后20年間,先后結(jié)集出版了《天下真小》、《西窗漫記》、《書、人、事》、《留美30年》、《西邊拾葉》、《美國作家與作品》、《西窗拾葉》、《第三種讀書》、《紐約文化掃描》、《董鼎山先生文集》(二冊)、《自己的視角》、《紐約客閑話》、《美國夢的另一面》、《溫馨上海悲情紐約》、《留美50年》、《最后的羅曼史》、《紐約客書林漫步》等等。 這些文章不僅傳遞了大量歐美文學界、出版界的信息,更包含著他的睿智深刻的分析。董鼎山先生獨特的文化背景,使他對中西方文化的剖析能深入骨髓,行文間有種耐人尋味的魅力,既有東方的細致縝密,又有西方的浪漫氣息。他對美國生活方式的感受和思考,絕不是隔靴搔癢,霧里看花,也不是浮光掠影,隨意編造,而是有著生活的印跡和真切的感受。無論寫留美生活,還是敘家事私事,或講書事書情,都以真情動人。文風平淡自然,卻處處機趣;既彌漫著濃郁的異國文化氣息,也時時傳達出一種淡淡的文化鄉(xiāng)愁。賞讀這些文字,宛如林間散步,也似泉邊小憩,不累,也沒有沉重感。在輕松簡潔的文字里,見出了先生的“才、學、識”和真性情。 作為國際筆會會員、紐約文藝協(xié)會理事、美中人民友好協(xié)會會員,董鼎山先生從未停止讀書、思考、寫作以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2000年12月,榮獲紐約國際文化藝術(shù)中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如今年逾八旬的董老先生,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因了與生命的這種天然情份,先生的每篇文章里便蔥蔥郁結(jié)著一股真知赤心之氣,在自然散淡的表述方式中,我們讀出了一種生命的意義。 (來源:美國《僑報》作者:永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