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著名鋼琴家卓一龍
像絕大多數(shù)藝術(shù)家一樣,卓一龍女士也有一種令人一見傾心的從容淡定的氣質(zhì)。由于常年旅居英國,她的普通話帶著一股“洋味”,但發(fā)音緩慢柔軟清晰,對于記者的冒昧打擾,她和善寬容,毫無“大腕”的架子。 談到舉辦藝術(shù)節(jié),卓一龍女士認為,舉辦這樣的藝術(shù)節(jié)很不容易,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它能夠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她一方面希望年輕人要沉得住氣,別急于獲獎掙錢;另一方面也希望別的地方也舉辦音樂會,為年輕人多提供一些表現(xiàn)才藝和相互交流的機會。 卓一龍女士生于上海,少年時代在鼓浪嶼成長,與夫君傅聰先生同是享譽全球的鋼琴演奏家。由于當年鼓浪嶼的基督教音樂相當興盛,她自幼飽受音樂的熏陶,并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音樂天賦:1946年,不到10歲的卓一龍隨家人移居香港,并開始學習鋼琴,第3年就獲得了香港音樂競賽頭等獎;12歲,卓一龍贏得了去英國讀書的獎學金;13歲,卓一龍順利地通過英國“聯(lián)合委員會”8級鋼琴的考試;16歲,她獲得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從此開始了她在鋼琴藝術(shù)方面燦爛的人生歷程。在音樂學院就學期間,卓一龍多次在各種鋼琴比賽中獲得頂級獎,其中有鋼琴獨奏會的金獎、皇家音樂學院俱樂部獎、倫敦為器樂演奏家頒發(fā)的“海外同盟競賽獎”。 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yè)之后,卓一龍又進入法國巴黎音樂學院繼續(xù)深造,師從阿爾福西德·科爾托的學生凡·萊福布爾教授,并在科爾托大師班上進一步鉆研肖邦、舒曼、李斯特等浪漫派音樂大師的作品。最后,榮獲了巴黎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的頭等獎;氐接,開始其演奏家的生涯。 卓一龍幾乎走遍英國各地舉辦鋼琴演奏會,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此后,她到過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丹麥、瑞典等歐洲最富有鋼琴藝術(shù)傳統(tǒng)、優(yōu)秀鋼琴演奏家最密集的國家和城市演出和交流,藉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時擴大知名度。上個世紀70年代初,卓一龍與歐洲鋼琴大師阿爾托·施納貝爾的學生奧伯·車科一道應邀到美國工作了2年,在那里演奏了大量的鋼琴室內(nèi)樂作品。 由于卓一龍在鋼琴演奏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75年,素有“門檻頗高”之稱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系聘請她到校任職,英國的一所特殊音樂學!諣柷新魳穼W校也同時請她擔任教職。卓一龍在繁忙的教學工作的同時,仍然堅持安排時間為社會演奏,并且在新加坡、波蘭等國家和香港地區(qū)開設鋼琴大師班課程,培養(yǎng)了大批具有高水平的鋼琴演奏家。2001年,還應約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舉辦大師班的課程,并且舉辦演奏會。 去年4月,卓一龍應廈門大學藝術(shù)教育學院音樂系之邀,回到了她幾十年來深深懷念的故鄉(xiāng),在廈大音樂系音樂廳,為該校師生演奏了舒伯特的F小調(diào)《奏鳴曲》(D625)、貝多芬的F小調(diào)《奏鳴曲》(OP·57)以及肖邦的幾首G小調(diào)、降A大調(diào)《敘事曲》。卓一龍細膩而富有詩意的彈奏風格,博得全場熱烈的掌聲。演奏會后,卓一龍還特地舉辦講座,讓音樂系的師生了解歐洲的鋼琴演奏風格。 此次是卓一龍女士旅居英國半個世紀后,第二次回到故鄉(xiāng)鼓浪嶼(去年是第一次)。她說,與幼年時“安靜”的鼓浪嶼相比,現(xiàn)在的鼓浪嶼繁華多了。不過,由于保留了許多老房子,屬于鼓浪嶼的那種特別的“味道”還在。尤其值得欣慰的是,當?shù)卣呀?jīng)意識到保持歷史風貌的重要性,開始修繕老房子了。(巫林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