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馬塞羅含冤撒手歸西
一 胡秋妹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出國不到一年,就遇到了不可缺席的葬禮。 死者不是別人,正是她的丈夫馬塞羅。這是一件始料不及的突發(fā)事件,但她卻回避不了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盡管在巴西參加致喪活動,既不要戴黑紗,更不需披麻戴孝。然而對胡秋妹來說,出席這樣一個葬禮,還是會感到尷尬和別扭。 她不了解外國人的殯葬禮數(shù),如何應(yīng)對就心里完全沒有底。她與馬塞羅的家人,也生疏得如同路人。置身在這種場合里,一定很不自在,很難受痛苦。 按理說,她與馬塞羅已經(jīng)沒有瓜葛了,他們已經(jīng)分居,并各奔前程。但是,只因為還沒有辦離婚手續(xù),法律上她就不能否認仍是馬塞羅的妻子。因了這一點,她沒有理由不出席這個葬禮,否則就顯得太不近人情。況且,按婆家的說法,馬塞羅的死,與她有很大的因果關(guān)系。如果馬塞羅不娶她,如果馬塞羅不是被她拋棄,可能就不會有車毀人亡的不幸發(fā)生。 可她怎么回答呢?她什么也沒說,因為根本就說不明白。即使她有一千條理由辯解,他們會相信她嗎?會原諒她嗎?難。真是跳進黃河洗不清。 胡秋妹坐在由黑老頭開的金龜車里,同車的還有馬塞羅的媽媽和黑妞。汽車正向郊外的一家墓地開去。 一路上大家都面無表情,沉默無語。車廂里的空氣,像凝固了一般,讓人感到沉悶透不過氣來。所有人的目光,大部份時間都僵直地望著窗外,有時偶爾回頭看一下后面的車隊。 他們的車后,跟著親戚、朋友的車子,大約有七、八輛。 參加葬禮的車隊,每一輛都閃著緊急燈,一輛緊跟一輛,排成一隊往墓地行進。走在最前面的車子,是載著馬塞羅棺木的殯儀車,后面第二輛車,就是胡秋妹坐的車子了。 前面那輛黑色殯儀車,一路走一路鳴響刺耳哀凄的警報。路上所有與它并行的車子,都會友好地給它讓路。沒有一輛車子會插進這支殯儀車隊,破壞它的完整性。緩慢行進的殯葬車隊,如同是一支受到特別禮遇的外國元首車隊,引來路人的觀望。 在巴西,下葬的車隊可以拉警報,暢通無阻地行進。這等于說,每一個公民在離開人間,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可以享受一次元首級人物鳴鑼開道的待遇。換句話說,死者在他告別塵世之際,有一次向人們辭別的機會。 巴西的法律規(guī)定,人死后必須24小時內(nèi)下葬。特殊情況不能下葬者,必須得到有關(guān)部門的批準。胡秋妹想,下葬車隊可以鳴警報,大概是為盡快下葬,提供交通便利吧。 胡秋妹接到馬塞羅死亡消息的,是昨天上午了。馬塞羅同父異母的妹妹黑妞,先打聽到她以前打過工的飯店,又從飯店打聽到針灸院,總算找到了胡秋妹。 黑妞告訴胡秋妹,馬塞羅是凌晨三點鐘,在送報途中與一輛高速行駛的卡車相撞而死的。當時他被撞得很慘,兩腿斷了,脖子折了,摩托車癟了。還沒來得及送醫(yī)院搶救,馬塞羅就停止了呼吸。 這個可憐的馬塞羅,盡管他在接過這份送報活時,一再叮囑自己千萬要小心,只可接過這份工作,不能接過那位朋友的不幸,但死亡的接力棒,還是落到了他的手中。 原本,胡秋妹不想?yún)⒓玉R塞羅的葬禮,但名義上她是他的妻子,婆家費一番周折才通知到她。中國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畢竟他們曾有過卿卿我我的初戀,有過燕爾新婚的歡悅。當初她和馬塞羅的結(jié)合,還成為一則新聞,在巴西一家生活雜志上刊登出來,傳為跨洋婚姻的佳話。如此說來,最后的送別是不能推脫的,否則人家會說,這個中國媳婦太無情無義。丈夫都死了,送他一程都不行嗎? 當然,在馬塞羅的母親看來,胡秋妹出席這個葬禮,不僅是一種義務(wù),還必須明白是她的責(zé)任,應(yīng)該在心里深刻懺悔,以求上帝的寬恕。兒子馬塞羅的死,與她有著不可否認的因果關(guān)系,她不能推委責(zé)任。如果不是娶一個中國媳婦,馬塞羅是不會有這場車禍的。胡秋妹離家出走,是馬塞羅開車走神,導(dǎo)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這位老太太清楚記得,在出事的前幾天,馬塞羅還常提起胡秋妹,幾次送報回來都借酒消愁,一喝多了便痛哭流涕,不止一次表示,要把胡秋妹找回來。 胡秋妹成年以后,還是第一次參加直接親屬的喪事。小時候她參加過奶奶的葬禮,那是在山東農(nóng)村的老家,那兒叫葬禮為出殯。 記得給奶奶出殯,人們都穿著白衣、白褲,頭扎白布條,還請了一幫吹鼓手。吹鼓手們吹吹打打,還有人抬著一些紙糊的馬、房子在墳頭前焚燒,還有一大堆平時吃不到的好飯好菜,供在牌位前。 年代太久遠了,出殯的儀式又繁瑣,如今她不能記住每一個步驟,但其中一個情節(jié),讓她永遠忘不了。在棺材從家門前臨起駕時,一個粗壯的漢子,仰天大吼一聲,將一個黑色瓦盆高舉過頭,然后往下猛地一摔。于是,那個好端端的黑瓦盆,被摔得粉粉碎,它好像是摔在了她的心里,使她一輩子都抹不去這段記憶。好好的瓦盆為何要摔碎,至今對她還是一個謎。 奶奶的整個出殯過程,可以用哭天號地,烏煙瘴氣來形容。似乎只有如此,才能體現(xiàn)對死者的悲痛,才能表現(xiàn)未亡人及子孫們的孝順。 在胡秋妹印象中,奶奶活著的一生,總過著很簡樸,很清貧的生活。她這一輩子,只有死了的時候,兒女們才花大錢辦了一個隆重奢侈的出殯。胡秋妹不明白,為什么中國人總是薄養(yǎng)厚葬,為什么不能反過來厚養(yǎng)薄葬。她還不明白,為什么給奶奶出完殯回到家,人們還要大吃大喝一頓。本來人死了,買壽材壽衣,扎紙馬紙房,請吹鼓手吹吹打打,已經(jīng)花盡了積蓄。然而,即使沒有錢,借錢也得買酒買肉,請大家吃個一醉方休。當她看見大家在開心地吃喝,她站在灶房的門口偷抹眼淚,她是在心疼她的奶奶。因為在她的記憶中,奶奶一輩子沒吃過這么豐盛的飯菜,她死前要能吃這么一餐該多好呵。為什么大家這么自私,等她死了,才大吃大喝…… 二 當胡秋妹回憶著遙遠的、殘碎不全的故事時,下葬的車隊駛進了一座寬敞的墓地。這是一所花園式的墓地,它沒有凸出地面的墓穴和石碑,棺木全部埋于地下,而地表是草坪和鮮花,遠遠看上去,就如同一個綠草如茵的大花園。 在這個花園墓地里,能區(qū)別每位死者的,是一塊塊嵌在地面的銅牌,上面刻著死者的姓名,以及生卒年月。有的銅牌上,還嵌有一個小小的燒瓷照片。 看得出,墓地常有人來憑吊,因為不少的銅牌前,擺有尚未凋謝的鮮花。但是在這里,看不到有人供養(yǎng)煙酒食品一類的東西,更沒有人燒紙燒香。這一點和中國人大不一樣。 胡秋妹記得在家鄉(xiāng)青島,每到了清明節(jié),盡管政府再三提倡移風(fēng)易俗,三令五申禁止焚紙上供,但每年還是禁而不止;鸹瘓隼镆琅f擠滿了燒“錢”上供的人群。每一個清明節(jié)下來,好端端的火化場,都被搞得煙熏火燎,灰燼飛舞,雜物遍地,一片狼藉。 中國人喜歡用吃喝用品來祭奠死者,好像死者去的那個世界,是一個缺吃少喝的第三世界,非得靠這些活著的孝子賢孫供養(yǎng)不可。而外國人喜歡用鮮花祭奠死者,好像死者駕鶴西去的那個世界,是不愁吃穿不缺錢花的第一世界。他們所需要的,只是象征愛情和友誼的鮮花。這就是外國人為什么愛送鮮花,中國人為什么愛上供的原因。 實在不知道,是死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所去的世界有貧窮與富有之差,還是活著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意識境界有庸俗與高雅之別。 馬塞羅的棺木被從車上抬下,安放到殯儀室里的一個臺子上。臺子設(shè)在房子的中間,以便供人們瞻仰。殯儀室的四周,豎著幾個鮮花扎成的花牌。 參加葬禮的人們,肅穆佇立棺木的兩邊。馬塞羅安祥地躺在用白紗掩蓋的棺木中。他的頭部被密匝匝的小白花環(huán)繞著,只露出一張面孔來,隔著薄如蟬翼般的白紗,他的臉顯得很蒼白。 在一位身著白衣神父的帶領(lǐng)下,大家開始誦讀圣經(jīng)。接下來是神父作祈禱,他用圣經(jīng)的道義,闡述人的生死定律,并簡介了死者的生平。 神父說的都是圣經(jīng)上的東西,胡秋妹聽得似懂非懂,有幾句話她聽懂了,就是馬塞羅的生是主的恩賜,他的死同樣要感謝上帝,因為他蒙主召喚,到了另一個極樂世界,他的生命得到了永生。生命的永生,是最最可貴的東西。 胡秋妹的目光,一直跟著神父的動作移動。她對神父有種神秘和敬佩感。在西方國家,樣樣儀式都離不開神父,結(jié)婚、葬禮更是如此。 終于,神父以一聲“阿門”,結(jié)束了他的祈禱。大家也異口同聲,重復(fù)了一聲“阿門”。宗教儀式告一段落,接下來是遺容瞻仰。 馬塞羅的媽媽,在黑妞和黑老頭的攙扶下,第一個繞棺木而行。當她走到馬塞羅頭部位置時,因悲傷至極,差點癱了下去,幸虧黑妞和黑老頭扶住了她。 她顫微微伸出一雙虬筋突起的手,輕輕摸著馬塞羅的臉,嗚咽叫著他的名字。 看到馬塞羅老母親如此傷心,胡秋妹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憑心而論,馬塞羅是個純樸的巴西小伙,他并非一無是處,他有著很多的優(yōu)點,熱情、善良、忠厚。他也忠貞不渝地愛著中國妻子。然而,他不能讓胡秋妹滿意的是,他缺少窮則思變的上進心,他太容易安于現(xiàn)狀,他的頭腦太簡單。他是那種只要有幾杯啤酒喝,有音樂聽,有桑巴舞跳,有女人陪伴在側(cè),就知足常樂的人。 原本,這樣的丈夫也不算壞男人,他沒有去拈花惹草,他也不偷懶;,他追求的是那種平靜淡泊的小市民生活?墒,這與胡秋妹遠渡重洋,嫁到巴西做一番大事業(yè)的目標,完全是格格不入。如果她追求的只是溫飽和淡泊,她又何必要嫁給外國人,又何必要以婚姻為跳板出國。她背井離鄉(xiāng)到巴西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求發(fā)展嘛,求改變現(xiàn)狀嘛,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發(fā)財! 遺體瞻仰結(jié)束,殯儀工把棺蓋合上,并開始擰上螺絲。這意味著,從此再也看不到馬塞羅的容貌了。于是,馬塞羅的母親和親友們的抽啜聲,像新一波潮汐又高漲起來。只見馬塞羅的母親,兩手緊緊地摳住棺木不放,仿佛一放手就會永遠失去了心愛的兒子。那場面不能不叫人們心如刀絞。 馬塞羅的棺木,終于還是被抬上一輛手推殯儀車,由親友們推著向墓地走去。 遠處,一個深深的墓穴已挖好,只等棺木落下,再填土鋪草皮了。一旦這些步驟完成,一個漂亮的大花園,又恢復(fù)了它完整的美麗。 載著馬塞羅棺木的車子,緩緩而行。當它穿過中心墓區(qū)時,只見一群年輕人,正在深切地憑吊一位死者。 這位死者顯然不是凡夫俗子,他的墓前放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花束之多,以至把刻有他名字的銅牌都蓋住了。從不同花束的新鮮成度上看得出,這是一個幾乎天天都有人來憑吊的墓穴。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是塞納的墓!” 接著有人附和道:“馬塞羅能跟塞納在一起真好! 塞納是巴西著名賽車手,他在第一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他是巴西少有的完全靠個人力量,把國旗升起在世界體育賽場上的人。因而被巴西人民當作民族的英雄來敬仰。盡管巴西出了個球王貝利,他同樣博得了人民的敬愛。但是貝利的成功,離不開一個高水平的球隊作后盾,他靠的是個人的技術(shù),再加集體的力量。 胡秋妹知道,塞納是在法國參加國際比賽中,因賽車出現(xiàn)機械故障,而撞上護墻不幸身亡的。他的死震驚了巴西,也痛徹了巴西。塞納的遺體運回巴西,成千人到飛機場迎接靈棺。他的遺體安放在圣保羅州議會,供人們自由瞻仰。沒有人去組織遺體告別,但從上午到下午,從下午到晚上,從晚上到翌日上午,整整二十幾個小時,沒有斷過瞻仰的人流。下葬的那天,全國不僅下半旗致哀,政府還決定哀悼三天。在巴西任何一個總統(tǒng)的死,都沒有享受過如此隆重的禮遇。 下葬的那天,馬塞羅開著他的摩托車,也加入了送葬的隊伍。當時,塞納的棺木被國旗覆蓋著,安放在一輛高大的消防車上,兩旁擺滿花圈花牌。靈車前面有警車和摩托車隊開道,后面有警車護衛(wèi)壓陣。幾架電視臺的直升飛機在空中盤旋,把拍攝到的鏡頭通過轉(zhuǎn)播車,映現(xiàn)在各家各戶的電視機上。車隊沿圣保羅市主要大道繞行,所經(jīng)過的道路兩側(cè)則站滿了送行的人群。數(shù)百輛私家轎車,包括馬塞羅的摩托車在內(nèi)的車隊,尾隨在塞納的靈車后面,一直把他送到墓地。當時,胡秋妹不理解,一個運動員的死,何以牽動這么多巴西人的心,在中國這簡直就不可思議。中國自古至今,只有皇帝駕崩,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死了,才會全國上下一齊哀悼。 塞納的墓地,位于墓地中央最顯眼的位置,但這位享譽世界也相當富有的人,其墓穴并沒有比別人的大。這使胡秋妹想起了一個神父在證道時講的故事。 那個故事說,有一個地主對一個無地者說,你用你的腳在這片土地上走吧,在天黑之前,凡是你走到的地方都是你的土地了。那個無地者聽后就拼命地跑起來,他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休息,結(jié)果在天快要黑下來的時候,由于疲勞過度一頭栽倒死了。盡管后來那一大片土地都歸他所有了,但他死后真正占有的土地,也只是一口棺材那么大。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是誰,他的錢財、房產(chǎn)、土地再多,但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真正需要的,只是買得起一口棺材的錢財,埋得下一口棺材的土地。 馬塞羅的棺木,已經(jīng)走過了塞納的墓地,快要來到一片新挖出來的紅土堆旁了。馬塞羅的墓地與塞納的墓地不是太遠,可以說是相伴在側(cè)。胡秋妹想,馬塞羅生前不曾會想到,送走賽車好手塞納不久,他也隨之而來了。他們兩個人,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都死于車禍。然而區(qū)別在于,塞納死得隆隆烈烈,馬塞羅死得平平淡淡而已。兩個從小就對油門一類機械感興趣的人,相互陪伴在一起,也算給了馬塞羅的家人些許萬般無奈之中的慰藉。 馬塞羅的棺木,被四個殯儀工用兩條繩帶兜著,徐徐放到了墓穴的底部。繩帶抽出來后,馬塞羅的媽媽先捧起一撮土,撒下棺穴,接著送葬的親友也各捧抓起泥土揚撒下去。 親友依序撒完了,殯儀工便開始揮锨鏟土填埋,很快墓穴就與地面相平了。殯儀工又把草皮一塊塊鋪在了墓穴上,并放上眾人贈送的花圈花牌。 當一切都安置好了,黑妞黑老頭攙扶著馬塞羅的媽媽,在墓地前又默哀了一刻,依戀不舍離開,往停車場走去。 直到這時候,胡秋妹才松了一口氣。來之前她總擔(dān)心,馬塞羅的家人會和她大吵大鬧,她甚至做好了被臭罵和被斥責(zé)的心理準備。但是,馬塞羅的家人沒有這樣做。這一點使胡秋妹很感動,從而更加感到內(nèi)疚。 臨離開馬塞羅的墓地,胡秋妹按中國的禮儀,向馬塞羅施了三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