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推測歐洲移民早于華人定居芝加哥華埠
華聲報訊:美國芝加哥華埠百年來第一次考古行動,在芝加哥華埠博物館基金會主導下,斬獲良多,城市考古專家先后在華埠博物館預定地,挖掘到數(shù)百件牛骨、陶片、扣子、玻璃片,以及煙斗等物;負責這次城市考古行動的富地博物館專家戴梅爾表示,由挖掘探方的土質(zhì)及出土物看來,可以推測意大利裔等歐洲移民在華人遷居華埠前,應為華埠現(xiàn)址主要居民。 據(jù)美國世界新聞網(wǎng)報道,芝加哥華埠博物館基金會會長何翠媚日前在記者會中表示,11月初開始的華埠考古行動,經(jīng)過多位專家及熱心人士的協(xié)助,在位于華埠23小街博物館現(xiàn)址旁空地上,已經(jīng)開挖了一個多月,而挖出的遺物也超過百件。 參與華埠考古的博物館顧問班臣表示,由挖出的牛骨中,可以由骨頭切法判斷當時居住在華埠的族裔;他解釋,一般華人切肋骨是以菜刀剁,而目前由探方所挖掘的骨頭,都是用鋸子鋸下的完整片段,而這種切法為歐洲人慣用的切法,這些顯示在華人遷入華埠前,華埠主要住民為意大利等歐洲裔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