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華人百年奮斗史
從1785年3名華人船員抵達美國巴爾的摩港口算起,華人來到美國這片土地上已經(jīng)有220年的歷史了。最早的華人大多是到美國來的“豬仔”勞工,他們修鐵路,挖金礦,為美國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華人移民才得到與其它種族平等的權利。其間,美國的華人走過了一段曲折而輝煌的奮斗歷程。25年前,兩位年輕華人大學生創(chuàng)建的“美洲華人博物館”,為這段美國華人發(fā)展史保留下大量的珍貴文物和資料。
“美洲華人博物館”坐落在紐約曼哈頓的華埠,是華埠旅游的重要景點。記者近日走訪了當初創(chuàng)辦博物館的兩位華人大學生之一―館長黎重旺先生。他向記者介紹了這家華人博物館的過去與現(xiàn)狀。
搜集展品很艱難
談起創(chuàng)辦博物館的初衷,黎重旺先生說,上個世紀70年代,華埠的新移民大量增加,華埠不斷向外發(fā)展,同時也有許多老店鋪被拆掉重建。而這些老店鋪正是老一代華人在美國生活、工作的見證。當時,正在普林斯頓大學上學的黎重旺與一個學歷史的同學陳國維都感到,這樣的歷史遺跡隨著華埠的發(fā)展而消失非?上。他們很想為華埠、為新移民做點事,于是決定以籌建博物館的方式來保存華埠的歷史。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跑到政府部門爭取撥款,向成功的華人、華商尋求贊助,終于得到了幾千美元的開辦費用。
但最困難的還是文搜集文物和華人歷史的口述記錄。他們的行動一開始并不被人們所理解,因為老一輩的華人都不愿意向別人談自己的辛酸歷史。但他們鍥而不舍,直到兩個月以后,終于從老人們那里記錄下一些口述歷史,并得到一些文物和資料。半年以后,他們用老人們提供的照片和文物,舉辦了一個關于華人洗衣店歷史變遷的展覽,名為“八磅生涯”。因為當時華人洗衣店的熨斗重達8磅,許多人每天要拿著它工作18小時,非常辛苦。
這個展覽勾起了老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讓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黎重旺先生說,建立華人博物館不僅是為了保存這段歷史,更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使他們了解其祖先是如何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奮斗和生存的,了解華人對美國作出的巨大貢獻。許多人把美國當作“金山”,以為很容易便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華人博物館的任務是告訴孩子們,從只能當勞工、受歧視,到現(xiàn)在涌現(xiàn)出州長和宇航員,美國華人經(jīng)歷了艱難而坎坷的歷史過程。此外,他們特別制作了華埠的3維立體畫面,孩子們只要點擊一下華埠的任何一棟樓,電腦屏幕上就能顯示該樓的歷史變遷和有關歷史故事。
當然,更多的參觀者是各國來華埠游覽的游客。黎重旺先生說,這對他們也很有教育意義,我們要告訴他們的是,沒有華人的歷史,美國的歷史就是不完整的。為此,博物館還邀請美國主流媒體的記者前來參觀,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報紙對于華人的歪曲報道。(來源:《環(huán)球時報》駐聯(lián)合國特派記者何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