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裔教授黃阮桂銘獲社區(qū)杰出女性獎
華聲報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學院華裔教授兼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黃阮桂銘,3月13日獲美國國會議員蘇麗絲(Hilda Solis)頒發(fā)“社區(qū)杰出女性獎”,表揚她對社會的貢獻。 據(jù)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此次表彰是為配合3月的女性歷史月,除了黃阮桂銘獲表揚之外,蘇麗絲還向11位來自不同城市的優(yōu)秀女性頒獎,而黃阮桂銘是唯一獲獎的華裔人士。 黃阮桂銘對獲獎表示榮幸,并把功勞歸給84歲的母親阮佩云。黃阮桂銘說,媽媽是她的英雄和先鋒,沒有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以及默默的付出,她不可能獲得今天的成就。 在中國廣東中山出生的黃阮桂銘,6歲來洛杉磯定居,就讀華埠嘉士德樂小學。說得一口流利粵語的黃阮桂銘表示,新移民在生活和語言的適應上是非常無助和痛苦。記得在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她跟同學們以廣東話交談,繼而給她一個“狠心的巴掌”和“無情的責罵”。這種深刻的侮辱,今她對中國文化關上大門,并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羞恥。 直至60年代中期,18歲的黃阮桂銘碰上的并非是掌摑的痛楚,卻是震撼人心的種族運動,她的人生從此改寫。黃阮桂銘說,當時各少數(shù)種裔的尋根熱潮,對她來說尤如當頭棒喝,推動她不要再逃避過去,反而要勇于面對自己的背景,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就是這個動力,黃阮桂銘便踏上學習中國語言和雙語教育的不歸路,并一走就是30多年。黃阮桂銘坦言,當時根本沒有想過要當教師。只是由于“被掌摑之痛”揮之不去,加上她不愿意新移民孩子,在學習上重蹈她的覆轍,因此她期望成為教育工作者,發(fā)揮力量,幫助學童學習新的語言。 黃阮桂銘認為,文化和語言有著不可切割的關系。若把語言放棄,亦是把文化同時掉下。她鼓勵家長們,在日常生活多與孩子以華語溝通;不要一味直接地修正,卻要透過互動和有趣的方式,建立間接的模范,增加子女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