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東海岸路重現(xiàn)土生華人一條街
 富裕的土生華人大多在前廳的內(nèi)堂之間,裝置如此雕琢的一道屏障。 新加坡加?xùn)|和如切一帶,原是土生華人的聚居地,極富特色,雖然因為時代變遷,這批“原住民”搬的搬,走的走,濃郁的土生華人生活氣息不復(fù)存在,但走在東海岸路上,還是可以找到昔日的回憶、過去的痕跡。 特別是沿著加?xùn)|廣場往東走,直到教堂路的圣家堂,短短不到5分鐘的路程,兩旁竟有不少的土生華人餐館,特別在如切路和東海岸路的交界處,就剛剛新開了3家店,分別是金珠肉粽、Rumah Bebe和Saint Francis,都有濃郁的土生華人特色。 可以想像,土生華人一條街儼然已將形成,新加坡旅游局將為此召開記者會,邀請媒體參觀這三家店,有意識地要炒熱這個地方,為本地人和外國游客介紹這個逐漸被遺忘的土生華人聚居地,也讓我們更多的了解這個族群的文化、歷史和生活面貌。 舊加?xùn)|的昔日光輝,看來又將重現(xiàn)! 金珠肉粽包裹著舊時女性持家的艱苦 娘惹香料 一個可以吃到傳統(tǒng)娘惹粽的地方,咬在口里的不只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隨飄香的粽葉層層撥開,令人悠然神往。 金珠肉粽遠(yuǎn)近馳名,已有45年歷史,故事要從新加坡戰(zhàn)后40年代末開始,12歲的李金珠從娘惹祖母那兒學(xué)來傳統(tǒng)的自制娘惹粽竅門,每年端午節(jié),就幫忙祖母裹粽賣粽。 李金珠結(jié)婚后,成為4個孩子的母親,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為了幫補家用,她開始包粽來賣,就在路旁大樹下、自家的鋅板屋門前擺攤。就這樣,金珠肉粽一傳十十傳百,買的人越來越多,李金珠也從艱辛的日子中一步一步熬過來。 金珠肉粽 今天,金珠肉粽已經(jīng)開有6家分店,東海岸路是最新一家,除了香聞十里的肉粽,也售賣地道的娘惹式咖哩雞、亞參魚、沙爹串、鮮魚醬、烏達(dá)等,每一樣都是自家菜,講究祖?zhèn)鞯脑;李金珠的傳統(tǒng)手藝,也已傳給她的媳婦林海倫。在代代相傳的努力下,金珠肉粽可說是“發(fā)楊光大”。 林海倫說:“肉粽的背后不只反映舊時女性持家的艱苦,也包裹著傳統(tǒng)和文化,我有責(zé)任把這種精神保存下來! 到金珠肉粽用餐,別有風(fēng)味,特別是二樓的座間頗有懷舊色彩,可以一邊喝茶,一邊觀賞制作肉粽的錄像片。此外,墻上還掛有系列圖片介紹,把吃變成是對一個消逝的時代的緬懷。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金珠肉粽”主角李金珠現(xiàn)場示范肉粽包裹法! Rumah
Bebe消遣手藝發(fā)展成精品店 叫人戀戀不已的娘惹精品店,進去以后,就不想出來。  典型的土生華人家里總是懸掛大大的燈籠,上面通常寫上屋主的姓氏。 店里風(fēng)情萬種,別有特色,專賣各式婀娜多姿的娘惹裝,以及繡珠鞋和繡珠手袋。店主薛妤湄是土生華人,從干娘那里學(xué)來靈巧的繡珠手藝,原來只把它當(dāng)作消遣,閑時自己設(shè)計鞋子手袋穿帶,沒想到竟引起親朋戚友的注意,紛紛向她“高價收購”,遂讓薛妤湄興起經(jīng)營精品店的念頭來。 Ruma hBebe裝潢別致,店里陳設(shè)完全依照土生華人的傳統(tǒng)品味,稱得上是雕欄玉砌,一桌一椅都非?季,散發(fā)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異國情調(diào)。 薛妤湄說:“我要呈獻(xiàn)的是‘屋中有店’(Shopina
House)的概念,把土生華人的居家面貌重現(xiàn)眼前,從前廳、內(nèi)堂、廚房到后院,客人走進我的店里,看到的都是典型的土生華人的生活空間! 做工精致的娘惹繡珠鞋 兩層店屋有75年歷史,樓下賣衣物,樓上卻保留作為20年代的娘惹新房,整齊地擺放著新娘床、衣柜、梳妝臺等,都是風(fēng)格獨特的古董家具,此外還擺滿薛妤湄私人收藏的一些土生華人文物。 薛妤湄在這里開班教授繡珠手藝,若有游客組團上門,她也會充當(dāng)向?qū)В瑤麄兊轿堇飬⒂^并詳盡介紹土生華人的起居飲食和生活作息。此外,薛妤湄也在店里教人烹調(diào)美味的娘惹餐。 Saint Francis樓下展古董首飾樓上賣媽媽的口味 一分為二的漂亮小店,樓上賣正宗娘惹菜,樓下賣古董首飾。店主石家偉是第四代土生華人,把店面裝修得非常精致,長長的樓梯長廊,掛滿一幅幅生活照,走進店里,就像走進一個土生華人家庭。  Saint
Francis里的土生華人餐具件件是古董 石家偉說:“這都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生活照,真實地反映了土生華人的生活,我把它們展示出來,就是要讓人們多了解我們這個族群! 不只照片,餐廳里的雕花木柜還展出許多土生華人的餐具,都屬古董,非常珍貴。廚房里,石家偉的母親是“頭手”,餐廳里賣的食物都由她親手烹調(diào),乃家傳菜,風(fēng)味獨一無二,尤其要品嘗的是她的甜品,特制的娘惹果子凍,用海藻做成,先要熬煮四五天,之后收藏一兩個月都不會壞。 樓下的古董首飾極為珍貴罕有,市場上已很難買得到,典型的娘惹風(fēng)格,做工非常精致漂亮,都用玫瑰切割鉆石點綴,每一顆石頭的形狀大小都不一樣,不僅是裝飾品,也是藝術(shù)品。 加?xùn)|古董 東海岸路老住客陳恭錫后人打理 這是東海岸路上的“老住客”,要全面了解土生華人文化,此處非到不可。  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加?xùn)|古董店 說它是店其實不準(zhǔn)確,它更像是私人博物館,陳恭錫——著名的恭錫街就是以他命名——后人就住在這里,平日它粉刷得油亮亮的大門總是緊閉著,要買東西或參觀,先得打電話預(yù)約。 屋子內(nèi)都是古董,但只有前廳部分是出售的,內(nèi)堂、后院及樓上的物品,全是陳恭錫的外曾孫黃萬慶的私人珍藏,特別是樓上寶貝很多,古鐘、古畫、古燈,甚至可以找到一套于1892年出版的馬來文版《三國演義》。如非貴賓或提早預(yù)約,二樓不得輕易參觀,但如果黃萬慶感覺你有誠意,而且是“打從心里”有興趣,才會一樣樣地將珍品取出獻(xiàn)寶一番。 這地方魅力無窮,一些昔日的民間用品,如描花的飯格、嫁女的禮餅籃、鳥籠、竹簍等,每一件均是上一代生活中留下的痕跡,至于名貴的古董家具如雕花紅木柜、漆金衣櫥、青花瓷器也各式齊全。 店里也替人訂做娘惹裝,此外,還兼售精致的土生華人糕點。 (原載《聯(lián)合早報》作者胡文雁 蕭紫薇/李白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