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威夷檀香山唐人街孫中山紀念銅像
檀香山唐人街
扶;ɑ鸺t,雞蛋花雪白的時節(jié),我來到美國夏威夷檀香山。檀香山唐人街可以概括為三最:最早、最小、最凈。走進市中心的唐人街,醒目的中文廣告招牌,朱漆的酒店拱門和龍鳳雕塑,熙熙攘攘的華人面孔,還有僑團會所、鄉(xiāng)族會館、戲院和觀音廟,洋溢著濃厚的中華風情。夏威夷州華裔9.1萬人中,6萬人聚居于唐人街。1879年孫中山先生來此讀書的時候,華人已超過7000人,占當?shù)厝丝诘?0%。唐人街中心在掛著“文化廣場”中文字樣的地方,周圍多是中餐館和酒店,有一家中餐館的門聯(lián)寫著:“東亞珍饈迎貴賓,江南玉液自名家”、“佛宮筵開全是素,笑記滿席美味餐”。
在唐人街的主街,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幾棵青綠的樹下,矗立著孫中山先生的紀念銅像,他身著長袍,手持書卷,眼睛凝視著書卷。銅像底座上鐫刻著孫中山來檀香山求學(xué)和從事革命活動的事跡。銅像右側(cè)原是孫中山先生來此成立興中會的地點,現(xiàn)在已改建為一座白色的大樓。
1879年孫中山隨母來此,同兄長孫眉住在一起。他的母校約拉尼學(xué)校,位于市中心,畢業(yè)后他還到過當時最高學(xué)府奧休學(xué)院深造。孫中山在這里初次接觸了民主共和思想,后來他將這種思想發(fā)展成為著名的三民主義。1894年,孫中山先生29歲時,再次來檀香山,在這里組織“興中會”。1910年,他第五次到這里,建立了同盟會分會。他當年創(chuàng)辦的報紙至今仍在夏威夷發(fā)行。

昔日溫哥華唐人街一瞥
溫哥華唐人街
金秋,加拿大秀美的溫哥華草綠、花艷、楓紅。漫步坐落在市中心的唐人街,映入眼簾的是滿目中文招牌中餐館、旅店和商店,櫥窗里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手工藝品和巧奪天工的古玩。
唐人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著濃濃中華色彩的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瀕臨太平洋的面海處,有一座中國式?jīng)鐾,兩柱對?lián)寫道:“遙望中華數(shù)千里,不知何日返回家?”寄托著華人的懷鄉(xiāng)情思。辛亥革命前后,旅居加拿大的華人受愛國熱忱的鼓舞,身在海外,與國同心,時刻關(guān)心中華民族的盛衰安危,積極參加并大力支持孫中山的工作,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接濟當時的革命志士。
孫中山曾在1897年、1901年和1911年,先后三次來溫哥華。1911年1月,溫哥華唐人街聚居了5000名華人,孫中山來此活動,竟有3000人冒雨赴會聽講。孫中山先生感慨曰:“人心如此,革命必成功矣!”
中山公園的建設(shè),反映了海外僑胞的一片愛國熱忱。1983年春,當?shù)厝A人為表達眷戀故土的懷鄉(xiāng)之情和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業(yè)績,在唐人街中心附近動工興建了中山公園,公園占地2.5英畝,整個布局小巧玲瓏,錯落有致,仿中國蘇州庭園的古典藝術(shù)風格。公園月洞門的迎面,位于庭園中央的人工湖,有兩條如同杭州西湖蘇堤和白堤似的堤岸,通往湖心,兩側(cè)有亭榭閣樓,雕梁畫棟,曲折回廊和石鋪甬道互相連接,道旁草坪花壇種植茜草名卉,斗奇奪艷。孫中山先生當年的住宅就在庭院附近。

日本橫濱中華街
橫濱中華街
日本橫濱中華街位于橫濱中區(qū)山下町南部,以前稱“南京街”。據(jù)記載早在清朝末年,廣東沿海的人開始來到橫濱,繼而江浙、東北和臺灣省人也擁向這里,最多時達到1.2萬人,逐漸形成了今日的中華街。走進中華街,映入眼簾的是紅、綠、黃富有中華色彩的建筑物,大紅宮燈飄著絲穗。徜徉在橫濱中華街上,滿目的中華風情:東西南北四個中國風格的牌樓門、翹角重檐,朱柱黛瓦,以及商店、飯店的建筑,都顯示著古老的華風。
中華街印記著孫中山先生的足跡,1895年他曾來橫濱,當時居住的地址是52番地,即現(xiàn)在警友醫(yī)院旁邊。1905年孫中山先生曾在橫濱、東京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fù)會等團體,組成同盟會、被推為總理,創(chuàng)辦《民報》,提出三民主義的早期綱領(lǐng),積極聯(lián)絡(luò)國內(nèi)外華僑,傳播政綱,直到1911年歸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田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