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中華街
幾乎每年春節(jié),電視臺上都要播放日本橫濱中華街歡慶春節(jié)的景象,熱烈的場面勾起我的記憶。記得筆者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任職期間,常常陪中國訪日的客人訪問橫濱,逛橫濱中華街,美好的記憶歷歷在目。 橫濱中華街座落于橫濱市中區(qū)山下町,以前日本人稱它為“唐人街”,1912年改稱“南京街”,戰(zhàn)后易名為“中華街”。中華街的東西南北門各豎著高大的牌樓,西邊入口處樹著15米高的牌樓,紅柱綠瓦,牌樓上中間書寫“中華街”三個大字,整個樓坊閃耀著雕梁畫棟的中華傳統(tǒng)藝術。中華街全長300多米,居住著約4000名華人。大多華人在街兩旁開設店鋪。街道不算寬闊,但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處處洋溢著中國情調,尤其那紅柱綠瓦,耀人眼目,中國人來此就像回到故土,日本人來此仿佛進入異國他鄉(xiāng)。 中華街被譽為中國名菜飯館街。中華街約百余間中餐館。菜館分為廣東、江蘇、上海和四川等菜系,各自保持著菜系的原汁原味,廣東餐館約占一半,還有江蘇、四川、臺灣、香港等餐館,除外中華街還開設雜貨店、藥店、服裝店、手工藝品店等,因以餐館為多,中華街被稱為“食的天堂”,日本人常常扶老攜幼來此飽食并游覽。那里的廣東菜以清淡可口為人稱道,兒童逛街時吃著剛買來的廣東叉燒包,興高采烈,廣東燒賣也很受歡迎。對于“吃魚族”的日本人來說,他們很喜歡上海菜,上海飯館的菜譜以魚類為多,四川的麻婆豆腐也成為橫濱家喻戶曉的“四川料理”了。中華街的橫濱大飯店、重慶飯店、太湖飯店各有名菜佳肴,面食點心頗有名氣。中華街的小吃店也名揚四海,如謝甜記粥店門庭若市深受青睞。日本朋友說,他們可不花巨款跑遍中國,在中華街便能嘗到中國的廣東、上海、四川、北京四大名菜。 中華街的華人有句口頭禪:華人“三把刀”,理發(fā)師的剃刀,裁縫師的剪刀,廚師的菜刀,他們是憑著菜刀過日子的。言之有理,隨著歲月的推移,日本的華人中用剃刀,剪刀維持生計者越來越少,惟獨廚刀至今仍然興旺發(fā)達。原因是中國菜四海聞名,烹調技術先進,中餐的炒、爆、煎、炸、燉等做法都是獨特的技藝,中華街華人代代相傳烹調技藝,經久不衰。中餐歷史悠久,中華街的名菜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每年春節(jié)期間中華街熱鬧非凡。筆者曾兩次應邀出席中華街春節(jié)活動,逛中華街。春節(jié)期間中華街牌樓下面懸掛“恭賀新喜”四個大字,街上張燈結彩,五彩繽紛,人潮似水,花炮不絕于耳,關帝廟燒香者紛集,市場通道和關帝廟通道龍騰虎躍。從除夕至初一、初二,中華街祭典聯絡協議會組織的春節(jié)活動吸引約20萬日本朋友和華人。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筆者在中華街東門旁的廣場(原是停車場)看節(jié)目,臺上正演出中國舞蹈“豬八戒背媳婦”,由橫濱華人青年會中國獅龍俱樂部演出,看演出者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笑聲掌聲經久不息,舞臺前擺放著橫濱市市長等日本朋友贈送的花籃。 逛街之后筆者和同事應橫濱華人總會會長馬偉鴻先生邀請到重慶飯店用餐,席間朋友們異口同聲說,中華街的興旺發(fā)達來之不易。橫濱于1859年開港,開港時遠離故土的廣東人、上海人空手來到那里,憑借做一手好菜白手起家,夜以繼日勞作,勤儉精心經營,勉強生存下來,辛酸艱難的日子,充滿血淚的情景還歷歷在眼前。如今的中華街的繁榮是托天時、地利、人和之福。天時,中國歷史悠久,中國人勤儉奮斗之天時;地利,橫濱是日本的一個重要港口,離東京近,又是一個國際港口,華人居住那里,有利生存;人和,中國人受著古老的文化熏陶,有著傳統(tǒng)的精神文明,善于與當地人和睦相處,打成一片。中日邦交正;椭腥沼押煤献麝P系的發(fā)展是旅日華人最好的天時。中華街的華人告訴我,他們與海外的華人一樣,正在享受祖籍國繁榮昌盛強大給他們創(chuàng)造的安居樂業(yè)的有利環(huán)境。我記得當時出席午餐時還有居住在中華街的臺灣同胞,他們很關心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盼望海峽兩岸早日實現統(tǒng)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節(jié)日里筆者能與橫濱的華人朋友親切友好攀談,印象深刻,難于忘懷。 像北京人一樣逛廠甸,在日本過春節(jié)逛橫濱中華街,真是莫大的樂趣。在那里你能體驗傳統(tǒng)的中華情韻,還能品嘗傳統(tǒng)的中餐菜肴……漫步于橫濱中華街,縱有千般離鄉(xiāng)背井之愁也在此刻勾銷。你還能從逛街中得到有益的知識和啟迪,體會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