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和平統(tǒng)一與當?shù)刂髁魃鐣P系
比利時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朱正敏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是不可置疑的事實。雖然臺灣在歷史上歷經(jīng)荷蘭、日本等殖民主義者的占領,但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事實從未改變。早在公元230年,中國的史籍就有關于臺灣的記載。1662年中華民族的英雄鄭成功收復了臺灣,從而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對臺灣38年的殖民統(tǒng)治。1895年日本政府強逼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在二戰(zhàn)日本侵華期間,當時的中國政府昭告世界各國,廢止包括“馬關條約”在內(nèi)的中日間的一切條約。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發(fā)表的《開羅宣言》,明確規(guī)定日本非法侵占的臺灣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中、美、英、蘇共同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確定將臺灣歸還中國。同年10月25日中國正式收復臺灣并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政府退守臺灣,臺灣和祖國大陸暫時處于分離狀態(tài)。在蔣介石和蔣經(jīng)國執(zhí)政期間,大陸要解放臺灣,臺灣要反攻大陸,這是中國內(nèi)戰(zhàn)的延續(xù)。但臺灣和大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是有共識的,從未有過異議。自從李登輝主政以來,特別是在他執(zhí)政基礎穩(wěn)固后,他的臺獨路線從隱蔽走向了公開。1995年李登輝訪美制造“兩個中國”,1999年又拋出了“兩國論”,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分裂祖國活動。陳水扁上臺以來,他繼承了李登輝的臺獨路線,推動“去中國化”,策劃2002年5月11日的“臺灣正名運動”,繼而在同年8月公開發(fā)表了“一邊一國”論,完全暴露了李登輝、陳水扁之流赤裸裸的分裂祖國圖謀。 臺灣當局很清楚,要憑臺灣自身的力量宣布臺灣獨立是不能成功的,因此不惜重金把臺灣問題推向國際化,企圖借助世界上的反華勢力和中國大陸對抗。世界上某些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也不希望中國快速發(fā)展和日益強大,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的崛起。他們在相互利益一致的情況下一拍即合,臺灣當局以為找到了靠山,某大國借此利用臺灣牌遏制中國,制定“以華制華”的帝國主義一貫策略。這種格局形成后,臺灣問題更加復雜,臺獨分裂勢力更趨猖狂。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目前一國獨大,單邊主義橫行,我們更應保持高度警惕。雖然某大國會為了自身利益而經(jīng)常調(diào)整政策,但是我們決不能把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寄希望于其他國家,或是某個國家的政策變動上。 縱觀目前世界格局的變化,我們應該在加速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加快國防建設,加速尖端科技研發(fā),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壯大了,臺灣的經(jīng)濟對我們的依賴就越深。我們的國防建設現(xiàn)代化進展越快,國防尖端科技趕上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時,外力就會有所顧忌而不敢冒然插手,中國的統(tǒng)一就會水到渠成。 除了國家的整體對臺政策外,我們還要充分利用民間關系推動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我們3000多萬華僑華人旅居世界各國,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積極力量,他們都有一股愛國熱情,對祖國的統(tǒng)一有強烈的使命感。每當李登輝、陳水扁和臺獨分子進行分裂祖國活動時,世界各國華僑華人都會自發(fā)地舉行聲勢浩大的反臺獨、反分裂活動。 2000年8月,首次在德國柏林召開了“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tǒng)一大會”。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代表,原臺灣政界名人、學者和各階層人士,以及大陸各方面人士共600多人云集柏林,商討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會議氣氛非常熱烈,與會代表發(fā)言空前踴躍。代表們闡述了各自對兩岸統(tǒng)一的觀點與看法,提出了各種有深度的建議和措施。雖然用什么方式統(tǒng)一,大家有些不同看法,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對兩岸的統(tǒng)一都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響。反臺獨促統(tǒng)一的行動一波接著一波,相繼又舉辦了華盛頓推動中國和平統(tǒng)一大會、新世紀東京大會、圣保羅大會、悉尼大會等等。同時,有近八十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立了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形成了全球華僑華人反臺獨反分裂的統(tǒng)一陣線。這給臺灣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臺獨分裂勢力不得人心,臺灣當局在世界上的空間越來越小,它沒有與任何一個大國有邦交關系。只能通過金錢外交收買了20幾個窮小國家,因此積極圖謀對美國國會和歐洲議會重點突破,企圖利用國會和議會來影響政府政策走向。美國國會制定和通過了“與臺灣關系法”等法律文件來支持臺灣當局,干涉中國內(nèi)政,阻撓中國統(tǒng)一,歐洲議會最近同意邀請陳水扁訪歐,比利時眾議院也通過了“臺灣關系法”。雖然在中國政府的干涉下,比利時政府拒絕了陳水扁的入境簽證,但是臺灣當局的金錢外交在美國、歐盟、比利時的國會和議會都產(chǎn)生了一定作用。 布魯塞爾是歐盟所在地和歐洲政治中心,因此比利時成為臺灣當局的外交重點,歷來是臺灣政要進入歐洲的橋頭堡。這次比利時眾議院通過的“臺灣關系法”,就是臺灣駐比辦事處通過一部分親臺的華人,利用他們和當?shù)卣牧己藐P系,游說眾議院而促成的。比利時成了在歐盟中有“臺灣關系法”的第一個國家。這引起了我們的深刻思考:我們愛國華僑華人數(shù)千萬,遍布世界每個國家,與當?shù)刂髁魃鐣恼、議員之間有良好關系的大有人在,我們應該把這種積極因素挖掘出來,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起來,使之成為推動中國和平統(tǒng)一的一股積極力量。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比利時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旅比利時、盧森堡青田同鄉(xiāng)會等僑團的愛國僑領和比利時主流政黨(MR)進行了接觸,他們表示非常樂意和我們合作。今年5月,受比利時參議院議長阿芒德·德戴克的邀請,近兩百余名華人參觀了聯(lián)邦參議院,并在議會大廳與行動改革黨(MR)高層交流溝通意見。參加會見的有行動改革黨主要成員,主席丹尼爾·杜坎,參議院議長阿芒德·德戴克,內(nèi)政部長安東尼·杜肯等政要。他們回答了我們提出的各項問題,對中國人予以高度評價,并為中國人的勤勞感到驕傲。他們崇拜孔子思想,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希望臺灣問題能夠和平解決。會后,德戴克議長、杜肯部長等宴請了比利時僑領代表,當場決定在他們黨部為華人設立一個辦公室,并常駐一名華人為聯(lián)絡員,以便和華人保持聯(lián)系。行動改革黨在華人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年5月比利時4年一度的大選中取得了第一大黨的勝利。 通過這次接觸,我們感到,華僑華人積極融入當?shù)刂髁魃鐣,可增進中國與居住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中國人民和居住國人民的友誼,同時對推進中國的和平統(tǒng)一事業(yè)也有深遠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