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各位:
讀完“孤身赴靖國神社抗議”一文,我這顆不太年輕的心,受到了強烈地震動。久違地又一次感到了靈魂的洗禮。淚水不由自主地流出……
首先,我為有馮錦華先生這樣的同胞深深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感到悲哀以及強烈的自責(zé)。我的確像蘇靈先生寫的那樣“感而不為”,與馮先生相比真是太渺小了。
中國不乏喜愛游行、靜坐之人,如法論功信徒,又如民運人士,都十幾年了,每年6.4都要到各國中國領(lǐng)事館門前坐坐。以前,我也曾為他們感動過;也曾經(jīng)認為他們有“愛國之心”、“憂患之意識”,可此時,他們哪里去了呢?
看看人家韓國,在小泉參拜那天,有人專程乘飛機從韓國趕來,和在日韓國人一起進行抗議活動。
中國在二戰(zhàn)中蒙受的災(zāi)難比韓國大,冤死的人也比韓國多,應(yīng)該說民族仇恨比韓國人強烈。而13億國內(nèi)的同胞中,僅有1位青年在駐日使館門前靜坐抗議,最終還被警察趕走。在日有30萬華人,僅有一位孤身勇士馮錦華先生。馮先生:你肯定感到孤獨吧?
中國人喜歡大慶、大喜的事情,如香港回歸、申奧成功等等,這些確實值得慶祝,我也同喜。但是,對小泉如此踐踏、傷害中國人的感情,我們?yōu)槭裁床蝗嵥换啬?我想,那幾百萬的冤魂在九泉之下,也會嘆息,也會憤怒。
此時,馮錦華先生的孩子大概已經(jīng)出生了吧?我想提議,孩子小名就叫“念念”吧。孩子:你的父親及關(guān)心他的人,在思念和牽掛你和你的母親,而你的親人及所有有正義感的中國人,同樣思念、牽掛著你的父親。
孩子:不用擔(dān)心,你和姥姥等著勝利的消息吧,祖國不會忘記你的父親。我們同你父親一樣,無論浪跡天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孩子:源于你父親的熱血,你的第一聲啼哭,肯定會比別的孩子要響亮、要高昂。請保重,值得敬佩的馮錦華先生!
東京都足立區(qū)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