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節(jié) 聽春節(jié)
在美國,從感恩節(jié)到圣誕節(jié),一直到元旦,到處都充滿著那種感恩、歡欣、除舊迎新的氣氛,我們可以聞到那種氣味綿延一兩個月之久。 而我們?nèi)A人的春節(jié),氣氛就不那么濃厚了,但它是存在的,它悄悄地來到我們中間。 首先,總要去銀行拿幾份月歷,掛在臥房、書房、餐廳。因為有我們喜歡的圣經(jīng)金句,以及國畫或剪紙圖案,在那些月歷上,才能找到,那一天是除夕、正月初一。如果春節(jié)不是在周末,那么全家團聚就只能安排在春節(jié)之前或之后的那個周末,全看孩子、親友們的方便,那種氣氛就不太一樣了。 不過,每到春節(jié)期間,我總是到華人超級市場去享受那里綻放的年的氣息。推個購物車,慢慢地,遠遠地“停”在一個角落,“看”市場早早布置好的攤位和吊飾,“看”那在特別攤位上擺滿的年景物品,年糕、瓜子、菠蘿、花生、桂圓、棗子!翱础蹦切艋\、紅對聯(lián)、紅包、春、福、吉祥話的字幅,“看”那些年長的婆婆媽媽,帶著孫子、兒女,將攤位上的東西,一樣樣往推車里放,口中喃喃自語,這是代表長生,那是好彩頭,這叫旺來……大一點的孩子,跟在后面丟進兩包chips和幾個大蘋果,“看”那苦口婆心的長者,希望抓住任何機會將中國的文化、風(fēng)俗能代代傳承下去。 同時,也“聽”鄉(xiāng)親們偶爾相遇時的問話,以及分手時互相輕輕地給春節(jié)新年帶來的祝福。“聽”那空氣中“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的歌聲蕩漾。似乎整個市場動了起來,活了起來。 遇到除夕、初一不是在周末,孩子們又上班,不能趕回家來過年。我和老伴,面對面吃個年夜飯,總是數(shù)算孩子們還小,全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總會想起,我們還小的時候,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自己磨粉做年糕、發(fā)糕的歲月———想起在大陸過年的熱鬧,在臺灣幾十年成長時期過年的情形,由艱難、拮據(jù),到充裕的過程。 如今垂垂老矣!孩子也大了,在美國也一年一年豐衣足食地過著新年。到華人市場靜靜地站在一角,“!薄ⅰ奥牎、“看”的守在那里,是在想捕捉些什么?是想要留下什么?說不上來,那種漸漸涌上心頭的滋味。 夜深了,給在臺灣的爺爺通話,又辭舊歲,又賀新年。沉寂的心,卻又禁不住地,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了。 (來源:美國世界新聞網(wǎng) 作者:哈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