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指標向好 不穩(wěn)定因素依然存在
2005年4月25日
根據統(tǒng)計局4月20日發(fā)布的宏觀經濟指標GDP一季度增長9.5%,比市場普遍預期的要高。這是中國連續(xù)第七個季度保持9%以上的增長。雖然整體經濟形勢呈現(xiàn)“平穩(wěn)”和“較快”的增長態(tài)勢,但三大經濟增長動力仍然存在問題,還有不少指標值得推敲和討論。 投資增長仍然偏快 增長的第一個動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仍然偏快。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仍高達22.8%。這雖然比去年四季度和全年的26%和25%有所放緩,但是它幾乎是9.5%的GDP增長的2.5倍,是在去年第一季度43%的增長的基數上的“再”增長,這說明各方面投資“熱情”仍然很高,日后投資增長反彈的風險還是很大。因此,我們并不能放心地認定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已經得到控制。 固定投資過快增長,與26.7%的房地產投資增長有較大關系。經過近一年的宏觀調控,一季度的房地產投資仍然占到總投資量的四分之一的規(guī)模。房地產投資的過快增長,會拉動許多已經過度投資的相關行業(yè)持續(xù)增長。 如鋼鐵行業(yè)的投資增長。當房地產行業(yè)拉動對鋼鐵的需求時,鋼鐵行業(yè)的投資就會以更高的速度增長。長期的過度投資已經擾亂了國內鋼鐵行業(yè)的正常競爭秩序,也使中國鋼鐵企業(yè)受到國際礦石市場價格上升的巨大威脅。政府就鋼鐵行業(yè)的整頓專門做出相關規(guī)定,就是針對這一行業(yè)過度投資采取新的調控政策。 我們認為繼續(xù)控制房地產投資,特別是對投機性的房地產需求面的控制是下一步調控的關鍵。要防范房地產泡沫,當前是要重點打擊利用銀行貸款炒房地產的現(xiàn)象。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其它相關行業(yè)的過度投資,才能達到控制總體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的目標。 從最近國務院工作會議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家政策仍然會繼續(xù)調控過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對房地產和相關行業(yè),特別是鋼鐵行業(yè)。投資增長速度一定要降到一個比現(xiàn)在更低的水平,否則,宏觀調控政策不會放松。 居民消費有明顯改善 增長的第二個動力——居民消費,有了明顯改善。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不論是絕對消費額還是增長率,都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城市消費品零售增長14.7%,農村地區(qū)增長11.7%,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和4.7個百分點。雖然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占一季度名義GDP的50%,離許多國家60%-70%的高占比率還有一段距離.但不論城市還是農村的消費增長都超過了GDP的增長,說明消費開始恢復,消費增長已經對經濟增長有較高貢獻,與過去較大依靠投資和出口支持經濟增長的模式有了重要區(qū)別,消費增長開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之一。 我們特別注意到農村的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的關系。農村收入同比增長15.9%?鄢齼r格影響實際增長11.9%。可能是近期最快的季度增長。消費傾向理論指出,低收入人群的支出比例很大,當收入增長后,邊際支出的增長比中等收入的人增長要高。也就是說,農民收入增長后,他們會較多地增加基本生活支出,使消費品銷售特別是零售業(yè)的銷售增長。農民收入的增長是今年第一季度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直接原因。 由于農民是巨大的消費群體,巨大的潛在市場,只要農民的收入能持續(xù)增長,農民的購買力就不斷提升,從而推動總量需求的提升,刺激生產和供給。只有這樣,才能使需求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消費也就成為中國經濟的極端重要的支柱。 因此,從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上來說,要認真研究“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戰(zhàn)略目標。通過改革尋求農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支持農民收入的持續(xù)增長將會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取向。與農村改革相關的行業(yè)和上市公司,還有與人們日常消費有關的制造業(yè)可能得到相關政策的惠顧。 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8%。從價格上漲的分類來看,價格上漲主要還是食品價格和基本生活需求品價格,而且農村價格水平上漲3.5%.比城市高出1個百分點。價格上漲與需求有關,雖然農村的價格水平上漲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因素,但總的來說還是日常生活的需求推動價格水平上漲的因素更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增長主要還是在衣食等基本生活需求層面,是大眾化的消費而不是奢侈品的消費,是實際需求而不是虛假需求。 至于2.8%的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看似平穩(wěn),但是在固定資產投資仍然過熱,煤電油運的瓶頸不能完全解決時,價格上升的壓力就不可掉以輕心。國際石油價格在高位徘徊,沿海勞工成本不斷提升,一些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還有比較高的生產價格指數隱含著的中間產品價格上升,似乎還沒有完全傳遞到消費價格指數中。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是早晚的事。所以對通脹預期的上升要保持高度關注。特別是要把握好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 進出口不平衡加劇 增長的第三個動力——進出口,不平衡進一步加劇。 統(tǒng)計局公布,一季度出口1559億美元,增長34.9%,進口1393億美元,增長12.2%,順差16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進出口逆差86億美元相比,今年順差的大幅攀升要引起注意。因為貿易環(huán)境并沒有根本改變,順差迅速增長可能屬于非正常因素的影響。 本來進出口順差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壞事。然而當前在討論進出口時一定要把炒作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環(huán)境加以考慮,不排除在相對低價位提高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存貨和投機行為, 可能導致中國出口的短期大幅增長。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因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進口商們在打減少近期進口的算盤,從而導致進口減少。 貿易順差的大幅增加,外匯儲備快速積累,有幾個不利的后果: 首先,不正常的貿易順差增長,制造了更大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使人民幣升值的炒作更有口實,使本來就被夸大了的不平衡平添更多誤區(qū),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 再者,出口的增加使出口商的壓力減低,產生出口產品有市場有競爭優(yōu)勢的錯覺,從而忽略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延誤產品的結構調整,等到國際市場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可能失去國際競爭力。 在當前很特殊的國際市場環(huán)境的約束下。適當減少出口增加進口,短期內有利于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長期有利于改善出口行業(yè)的低附加值產品較多,競爭力不強的狀況,著眼將來的發(fā)展。 減少出口退稅的政策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手段。與其讓國際市場逼迫人民幣升值后面對出口價格上升的被動局面,還不如出口行業(yè)主動調整,空間更大更從容。 一季度的數據表明,經濟不穩(wěn)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固定資產投資要防止反彈,導致通貨膨脹的不確定因素還很多,出口的過快增長.會人為地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我們相信,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宏觀調控將不可放松。(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左小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