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夠成功應對社會四大轉變
2005年5月17日
作為第一批到中國學習的來自非社會主義國家的學生,賽奇稱自己是屬于中國工農兵學員那個時代的外國留學生。他在1975年到中國語言學院學習,這使他對中國事務問題情有獨鐘,經過近30年的跟蹤研究,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有了非常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賽奇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的社會變化可以主要概括為四大轉變:一是從主要基于農業(yè)的經濟結構向主要基于制造業(yè)的經濟結構轉變,二是從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三是人口結構由相對年輕化向相對老年化轉變,四是人們的價值觀點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 結構和體制:轉變牽一動百 賽奇認為,在上述四大轉變中,經濟結構與經濟體制這兩大轉變是相互聯系的。中國的經濟結構由基于農業(yè)經濟向基于制造業(yè)經濟轉變。在中國,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向城鎮(zhèn)轉移,這就會導致人們價值觀的變化。農民進城后發(fā)現自己原先在農村的生活是比較辛苦和艱難的,所以希望到城市過舒適的生活。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必然會促使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這對中國政府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zhàn)。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城鄉(xiāng)差別非常明顯,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又參差不齊,因此經濟結構與經濟體制兩大轉變使中國的社會發(fā)展情況變得比其他國家更為復雜。這同樣也會引起其他方面的變化。比如說,現在人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依靠“單位”提供醫(yī)療、教育、就業(yè)、養(yǎng)老保險等一切社會福利,而更多地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技能。為了尋找工作,人口的流動性更強了,這就對中國的戶籍制度形成了挑戰(zhàn)。 人口結構:老齡化帶來挑戰(zhàn) 賽奇在談到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時說,中國目前正在由一個年輕人口比例較高的社會向一個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社會轉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將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在今后15至20年間,中國將會成為老年人口在全國人口總數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必然會對中國的家庭、社會、政府等帶來嚴重的影響。中國的年輕人今后就需要承擔起照顧更多老人的責任,一對年輕夫婦可能要照顧好幾對老人,政府和企業(yè)支付的養(yǎng)老金以及醫(yī)療保健費用將會大幅增長。同樣,工商企業(yè)也會因此而大幅增加養(yǎng)老金保險的繳納費用。可以預料,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必將會影響到人們生活的質量水平和方式選擇。賽奇風趣地說,他要是一位富有的投資者,就會將大量資金投資于與中國老年人相關的行業(yè),因為這個行業(yè)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價值觀念:多元選擇背后的危險 賽奇說,在中國社會的四大變化中,人們價值觀的轉變所產生的影響是最為深遠的。他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中國學習時,中國人的集體觀點還是比較強的。然而,這種集體觀點現在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如今在中國,年輕人更多的是追求自身利益和強調自我價值。他在中國所接觸到的許多大學生對農村的實際情況既不了解,也不關心,認為這與他們毫無關系。這實在有點令人擔憂。政府應該采取措施幫助人們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的新型價值觀。近些年來,中國政府雖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中國,有些人誤解了市場經濟,認為實施市場經濟就是自己照顧自己或是自己照顧自己的家庭。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傾向。這樣就容易形成一個過分追求個人價值而不關心他人利益的社會。因此,中國政府今后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就是為中國社會提供一個建立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基礎。 賽奇最后說,中國社會出現的這四大轉變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就業(yè)、行為舉止及期待欲望等多方面。人們的選擇多了,風險也大了。這對年輕人來說也許不是什么問題。年輕人會認為市場經濟的規(guī)則就是這樣殘酷,也只能這樣。但這對中老年人來說就不一樣了。對中老年人來說,改革使他們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有些人的生活受到了不利影響。中老年人年輕時所希望得到的東西如今卻難以成為現實,這就會使這部分人失落。中國政府為應對上述這些四大社會變化所采取的相關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實際上,要是上述這些重大社會變化發(fā)生在其他國家,都有可能會拖垮有關國家的政府。想想建立一個新的養(yǎng)老金機制,建立一個新的醫(yī)療保健體系,關閉虧損或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yè),解決一億多農村移民的工作問題,所有這些都是非常艱難的工作,但是中國政府卻比較穩(wěn)妥地應對著這些變化,并且維持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嚴恒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