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財經資訊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壓抑中國經濟?

2005年1月7日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否會壓抑中國經濟?“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又意味什么?帶著這些投資人2005年最關心的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博士(以下分別稱為“記”、“楊”)。
    
    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5年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許多券商的研究報告據(jù)此都認為,2005年宏觀經濟將因此受到壓抑,你對此怎么看?
    
    楊: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宏觀調控要達到什么目的,解決哪些問題,F(xiàn)在普遍有一種誤解,認為宏觀調控是要把經濟“打下來”。我的觀點是,從2002年至今,整個經濟形勢是相當不錯的,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把這種好的局面維持下去,這是我們理解調控的關鍵。說當前經濟形勢好主要基于三個方面,一是所有資源都漲價了。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其二是“三農”問題得到緩解。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了。最后是國有企業(yè)、傳統(tǒng)行業(yè)、老工業(yè)基地都呈現(xiàn)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當然也有需要調控的地方,這就是投資高增長與能源原材料供給的不平衡。從表面上看,這一輪投資增長比過去更耗能耗材了,中國重新又進入了重工業(yè)化時代(計劃經濟時代,我們曾經經歷過資源扭曲配置下的重工業(yè)化時代)。這是無法避免的,目前的消費熱點是房子、汽車,并由此拉動城市建設,這三個領域的投資都是耗能耗材的。
    
    此外,全球制造業(yè)正在加速向中國轉移,外商把生產能力轉移到中國來,但是并沒有把能源、原材料同時轉移過來,這當然要形成缺口。國內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給難以滿足,必然要通過進口來解決。這又導致中國貿易結構的大變化,大量進口能源和原材料,引起全球關注。
    
    記:自2004年4月份以來的宏觀調控,似乎并沒有產生預想的效果。房價、大宗原材料價格仍然走高。這是什么原因?
    
    楊:的確,2004年4月份的宏觀調控力度是比較大的,信貸數(shù)量絕對下降。全年信貸增量是2.2萬億元,比2003年少增了5000多億元。如果在過去,投資速度早就該降下來了。投資下來了,物價也會隨之下降。在這一輪調控中,信貸數(shù)量調控沒有明顯奏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這輪高投資基本是市場導向型的,不像前幾輪主要是體制擴張型的。前幾輪投資高峰期過后,都市內都會留下不少“爛尾樓”。這一輪高投資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出現(xiàn)“爛尾樓”,甚至基本消滅了過去的“爛尾樓”。整個投資推動的產業(yè)鏈條十分清楚。正因為投資從總體上來說是市場導向的,才導致中央和部分地區(qū)在對宏觀調控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不一致。
    
    其次,在這兩年中國投資加速的同時,美元大幅度貶值。國際大宗原材料主要以美元標價,美元貶值,必然導致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走高。中國的投資拉動對國際大宗原材料的進口需求,和美元貶值形成了疊加的效用,推動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xù)上漲。我們的調控只能管國內,管不了國際。國內投資即使有所下降,也未必能削弱得了美元強勁貶值對國際大宗原材料的推高作用。結果就是中國調控了,大宗原材料價格還是下不來。
    
    第三,目前的調控措施偏重在控制供給上,需求并沒有受多大影響。供給的限制和壓縮反而會在一定時期內拉大供求缺口,導致價格的進一步上升。例如信貸收緊和升息后,上海的房價反而飆升,就是這種效應的具體體現(xiàn)。
    
    記:2005年的財政政策被定為“穩(wěn)健的”,近幾年首次出現(xiàn)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穩(wěn)健”的說法,這是不是要進一步壓抑需求?
    
    楊:在央行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了2005年金融調控的基調,信貸增長為2.5萬億元,貨幣供應量保持15%。這表明今年行政式信貸數(shù)量調控力度將適度放松,限制和扶持并重是調控主基調。
    
    實行寬松政策也有保障,就是近兩年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財政有錢了,在支出方面肯定會加大力度,雖然在基建方面會減少投入,但在如扶貧、收入再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會加大投入。有了寬松的財政環(huán)境,其他方面的改革力度就會加大,因為有人來支付改革的成本。改革主要在上游,目前最核心的改革在金融方面,其次是國有企業(yè)改革,另外就是能源、資源的保障問題,這是一個長期問題。增長模式改變了,消費升級了,進入耗能耗材的重工業(yè)時代了,能源也必須變成國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蔡臻欣、蔡一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