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首頁>>中華文化



2003中國七大考古新發(fā)現發(fā)布

2004年1月13日

    
    華聲報訊:“中國考古新發(fā)現學術論壇·2003”日前公布了2003中國七大考古新發(fā)現。它們是:塞北先民的史前家園——內蒙古赤峰市興隆溝聚落遺址、汾河畔的文明之源——山西襄汾市陶寺城址、商朝東土的燦爛文明——山東濟南市大辛莊商代居址與墓葬、黃沙淹埋的漢代生活圖畫——河南內黃縣三楊莊漢代庭院遺址、絲路駝鈴夢粟特——陜西西安市北周史君墓、契丹貴族的安魂之所——內蒙古通遼市吐爾基山遼代墓葬、動物考古學研究的新發(fā)現與新進展。為期1天的學術論壇,向公眾全面介紹了七大考古新發(fā)現的發(fā)掘過程和意義。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興隆溝聚落遺址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大凌河支流牛牤河上游左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于2002至2003對該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獲得了研究當時的聚落布局、房屋形制、埋葬習俗、經濟形態(tài)、原始宗教信仰、環(huán)境考古等方面的重要資料。興隆溝遺址的發(fā)掘,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西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考古學文化年代序列和譜系關系,在聚落考古理論與發(fā)掘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對推動中國東北地區(qū)史前考古學文化研究及中日文化交流關系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對山西襄汾市陶寺城址布局的探索,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子課題“聚落反映社會組織”中的重要內容。2002年春至2003年冬,社科院考古所山西第二工作隊與山西省考古所等,在陶寺城址發(fā)掘了1511平方米、鉆探面積為32萬平方米,并由此確認陶寺早期城址、宮殿區(qū)及核心建筑區(qū)北出入口、早期小城內墓地和祭祀區(qū)夯土臺基等重要遺跡。這一建造和使用于陶寺文化中期、毀于陶寺文化晚期的建筑,證實了《堯典》中觀天授時的記載,并將中國古代觀天授時的考古證據上推到距今4100年。觀象臺建筑是“王都”必備的建筑要素,其發(fā)現對了解陶寺城址的性質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2003年3月至6月,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考古所和濟南市考古所等聯合對濟南市大辛莊遺址進行了發(fā)掘。這次發(fā)掘的收獲,一是發(fā)現了4片商代甲骨刻辭,其中一版龜腹甲上刻有33字,內容涉及“御祭”、“溫祭”和“徙”等,與安陽殷墟出土卜辭類似,其年代不晚于殷墟三期——這是在殷墟以外首次發(fā)現的商代卜辭;收獲之二是發(fā)現了三處商代墓地。此次發(fā)掘對于重新審視大辛莊遺址的性質,認識商王朝與東方地區(qū)的關系,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組織等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甲骨文的發(fā)現對甲骨學、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也將起積極推動作用。
    
    2003年7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對位于內黃縣梁莊鎮(zhèn)三楊莊村北的一處較大規(guī)模的漢代聚落遺址進行了發(fā)掘。該遺址可能屬于西漢晚期的一處城鎮(zhèn)或莊園,它有可能毀于黃河泛濫并被淤沙深埋?脊虐l(fā)掘揭示出的整組建筑群,為了解漢代某類特定建筑的規(guī)模、布局、結構以及當時的建筑技術都提供了珍貴資料。遺址內原地保留的各類生活用器,也為探討當時的生活和生產狀況提供了實例。遺址的地層堆積等則為黃河水文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北周史君墓位于西安市未央區(qū)大明宮鄉(xiāng)井上村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于2003年6月至10月對該墓進行了發(fā)掘,出土了石門、石木享、石榻及金戒指、金幣、金飾品等珍貴文物。此項發(fā)掘中發(fā)現的粟特文與漢文相對應的題刻,有助于更好研究粟特的文字和文化,這項發(fā)現還為研究絲綢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文字和圖像資料,對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和中國美術史具有重要意義。
    
    2003年3月至5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遼市博物館組成的考古隊,對位于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吐爾基山東南麓山坡上的一座遼代墓葬進行了發(fā)掘。這座契丹貴族的墓葬,是近年來遼代考古的重要發(fā)現。墓中許多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彩繪木棺和棺床等在該地區(qū)均屬首次發(fā)現。圖案精美的絲織品、大量藝術品和裝飾圖案等在遼代墓葬中也很少見。這些發(fā)現對研究遼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服飾、藝術以及喪葬習俗都有重要意義。
    
    此外,中國動物考古學研究也有新發(fā)現和新進展。當日發(fā)布的報告,主要涉及動物考古學研究領域中有關家畜的起源、祭祀動物的特征、動物在戰(zhàn)爭和勞役中的作用及文化交流的動物證據等四方面的內容。通過骨骼和牙齒測量、同位素分析和DNA分析等確認家畜的研究方法,可以證明:在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9000年的文化層里已經存在家犬;在河南儼師商城遺址的一條祭祀溝內出土了300多頭豬的骨骼及一些凌亂的動物骨骼,表明一些豬年齡大、牙齒磨損狀況特別、犬齒生長奇特,這在世界各地出土的豬骨中都屬罕見;經過對咸陽西漢平陵陪葬坑出土動物骨骼的鑒定,可確認駱駝和驢這兩種動物在公元前74年就已經由西亞引入西安地區(q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