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僑辦加快華僑農場改革步伐
華聲報訊:廣東省共有23個華僑農場,分布在全省14個地級以上市,總人口28.5萬多人,占全國華僑農場總人口的49%,其中安置來自24個國家的歸僑難民8.5萬多人,占全國華僑農場歸僑難民人口的40%。 華僑農場建場以來,廣大歸僑難民辛勤勞動,開山墾荒,建廠辦企業(yè),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華僑農場經濟發(fā)展滯后,貧困歸僑難民成為了廣東省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如何進一步推動華僑農場的改革與發(fā)展,改變華僑農場以及歸難僑的貧困狀況,一直是省人大代表、省政協(xié)代表在"兩會"中,提出建議、提案和意見的熱點問題之一,同時也是廣東僑界亟待解決的難點之一。 2001年省僑辦辦理省人大、省政協(xié)代表建議、提案和意見17件,其中,對華僑農場工作的建議提案和意見7件。至今年3月止,收到辦理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省八屆政協(xié)五次會議代表對華僑農場工作的建議提案和意見共7件。由此,也反映出當前華僑農場仍然存在困難和問題。 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和關心華僑農場工作,不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進華僑農場的改革和發(fā)展。為了解決當前華僑農場和歸難僑存在的困難問題,加快華僑農場的改革和發(fā)展步伐,2001年9月,省政府發(fā)出《批轉發(fā)展計劃委員會關于加快華僑農場改革與發(fā)展意見的通知》(粵府[2001]62號),提出了"十五"期間華僑農場改革和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發(fā)展目標和工作,并明確指出:“推動華僑農場和歸難僑盡快脫貧奔康,是廣東扶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據了解,省僑辦在推進新世紀的僑務工作中,又推出新的舉措,即在全省上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五個新機制和采取新方法和新手段做到"三化"。其中,要加強與人大僑委、政協(xié)"三胞"委、僑聯(lián)、致公黨的聯(lián)系與合作的"五僑"合作互動機制;要加強國僑辦的溝通聯(lián)系,調動全省上下各級僑務部門的積極性,分工合作,發(fā)揮整體效能的僑務系統(tǒng)上下聯(lián)動機制;要用社會化的工作手段對應社會化的僑務工作,敢于和善于利用社會力量開展僑務工作,在社會化中推動僑務工作的發(fā)展。我們相信,在中央、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關心和支持以及華僑農場自身努力下,通過進一步深化華僑農場體制改革,加強華僑農場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奮發(fā)圖強,開拓創(chuàng)新,華僑農場的各項事業(yè)將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譜寫僑區(qū)(鎮(zhèn))輝煌的新篇章。(廣東僑網吳功獎)
|
|
地址:廣東省韶關消雪嶺華僑茶
場(華僑管理區(qū))
郵編:512134
電話:0751-6635552
傳真:0751-6635121
0751-8763922
聯(lián)系人:賴成權場長(書記)
曾慶金副書記
陳啟歡副場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