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營太和華僑農場位于東經100°33′—100°37′北緯25°45′—25°50′之間,地處云南省賓川縣縣城東南
部,屬于太和鄉(xiāng)行政區(qū)域的中間,部分在縣城規(guī)劃區(qū)內。 現(xiàn)有土地面積14565畝,其中耕地6150畝。具有得天獨厚
的熱區(qū)資源優(yōu)勢,境內水系屬長江上游金沙江水系,主要河道為龜山大沙河。其源于三轉彎龜山箐,向西北流入桑
園河,匯入金沙江。龜山大沙河在太和農場境內流程為 5.5公里。氣候區(qū)劃隸屬中亞熱帶冬干夏濕低緯高原季風氣
候區(qū),日照時間長,光質好,熱量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719.4小時,生理幅射量達62.78-74.34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氣溫17.9℃,平均晝夜溫差15.4℃,年總積溫達6543.7℃。10℃的有效積溫達5854.1℃,無霜期294天。多
年平均降雨量為559毫米。由于特殊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理位置,處于西南暖濕氣流控制下的背風坡,較強的“焚
風效應”使該地形成了少雨,炎熱干燥的氣候,是一塊“天然溫室”,“熱區(qū)寶地”,適宜作物廣,產量高。
國營太和華僑農場至2000年有總人口2433人,總戶數914戶,其中:歸僑、難僑417戶,人口1232人,歸僑僑眷
1313人,占全場總人口數的 50.1%,全場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傈僳族、回族、納西族、瑤族、
苗族、布依族)等12個少數民族276人,占總人口的11.4%,人口密度為245.6人/平方公里。全場下轄15個生產隊,
有完整的交通、通訊網絡,開通程控電話,場域內有廣播電視站及文化室。場內廣泛各種經濟作物,主要以柑桔、
葡萄、柰李、棗子、冬早蔬菜、香葉等為主。糧食主產有稻谷、玉米、小麥、大豆等。2000年糧食產量2010噸,農
業(yè)產值1014萬元,工業(yè)產值604萬元,商業(yè)產值182萬元,社會總產值1800萬元。

國營太和華僑農場始建于1958年,是為了適應國際、國內政治斗爭的需要, 于1958年1月建立作為接收、安置
歸難僑的生產、生活基地。從1960年起至1978年止,先后接納安置了來自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柬埔寨、馬來
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七個國家的歸難僑3798人。1988年,華僑農場移交地方管理后,推行并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
責任制、住房制度、醫(yī)療制度、工商企業(yè)、固定資產盤活、水利產權制度、事業(yè)和機關減員增效等項改革。2001年
根據中央及省委精神全面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完成場辦社會順利剝離,改革了我場管理體制和領導體制,建立了場
員代表大會制度,做好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以及場員養(yǎng)老保險續(xù)保工作等,改革后的農場輕裝上陣,各項事業(yè)蒸蒸日
上,極具發(fā)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