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華裔青年訪華團與陜西小吃的“親密接觸”
金色的八寶番瓜、褐色的糜子窩窩、雪白的涼皮、爽口的酸湯面……當琳瑯滿目的陜西小吃擺在30多位美英優(yōu)秀華裔青年訪華團成員面前時,立刻響起一片驚呼聲。 來自英國利物埔大學的謝婉婷忙不迭地拿起相機,東照西照。她說她九年前去過中國的一些城市,但像這么好的農(nóng)家飯還是第一次吃到。出生在上海,四歲去美國的趙斯海總是一臉深沉,此時也按捺不住好奇,指著糜子窩窩連問:“這是什么?” 得知這是糜子后,他仍鍥而不舍地追問,糜子又是什么,它的產(chǎn)地、成分、制作等等,大有他在哈佛大學研究生物化學的認真勁頭。 據(jù)服務員介紹,陜西小吃經(jīng)歷了千余年的發(fā)展。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有利條件,博采各地之精華,兼收民族飲食之風味,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其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而著稱。 這些華裔青年都有深厚的“中餐情結”,喜歡吃中國菜,連混血兒安娜、董珍對筷子的使用也十分熟練,就讀于英國劍橋大學的李小暖甚至說她們家是從來不做西餐的。 最引起轟動的當數(shù)餃子宴,美國領隊鄭良根先生早早就用極富煽動性的介紹,勾起了所有人的胃口,號稱“百餃百味、一餃一形”的餃子宴把大家對陜西小吃的熱愛推到了極致。 據(jù)了解,陜西餃子宴花色繁多,不少以民間傳說或歷史典故為依托!皩氣A蒸餃”、“八寶蒸餃”、黑米蒸餃等,有的像蝴蝶翩翩,有的酷似雛雞出殼,有的儼然綠茵白兔……個個賞心悅目,令人既垂涎欲滴,又不忍下箸。 吃精彩的火鍋珍珠餃時,服務員一邊把盛在盤里的杏仁般大小的餃子投入鍋中,一邊娓娓道來:碗里一個,是一帆風順;兩個,雙喜臨門;三個,三六九,往上走;四個,四季發(fā)財?shù)鹊取?br> 2003年美國總統(tǒng)學者獎獲得者,同年進入斯坦福大學的王曉生性調(diào)皮,他故意發(fā)問:“要是一個也沒有呢?”。服務員嫣然一笑道:“那就是無憂無慮!保▉碓/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