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運用——容易誤讀的字詞
廈 讀音有二。用在地名——福建省廈門市時,念“夏”;用在房屋建筑時,念“霎”。如高樓大廈、人民大廈等。常見的錯誤是將第一讀音用在第二讀音上。 堡 讀音有二。在專指軍事上的防御工事時,念“!;如果用在地名,則指有城墻的村鎮(zhèn),念“補”。如陜西的瓦窯堡、神泉堡等等。常見的錯誤是將前者的讀音用于后者。 莘 讀音有二。用在地名時,念“辛”(在上海),也可以念“申”(在山東)。但用在形容人物眾多時,只能念“申”。如莘莘學子。 “信”與“訊” 信,包括確實、信任、信奉、聽憑、憑據(jù)、書信、消息等多種含義;而“訊”的本義是“問”,如傳訊、審訊等等;其第二義指消息。如新聞通訊、工作通訊等。由此可以看出,“信”字的含義十分廣泛,而“訊”字的含義較為狹窄。因此,通信衛(wèi)星、通信器材、通信電臺、連隊通信員、解放軍的通信部隊等名稱中的“信”,不能用這個“訊”。只是在專指為報刊撰稿者時,才能寫成“通訊員”。 “不假思索”與“不加思索”“假” 字在古漢語里當“借”字講。不假思索就是不借助思索回答問題。如寫成“不加思索”就錯了。 “國是”與“國事” 國是,指國家的大政方針、治國方略;而國事則泛指一般國家事務。有的年青人一見報紙上出現(xiàn)“共商國是”的提法,還以為是編輯搞錯了。其實是自己把“國是”當“國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