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知識——談“心”
“心”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心臟。常見的句子有:“我心想”,“我心里急得要命”,“我心里很緊張”等。對這樣的句子,外國人就會問,“想”、“急”、“緊張”這類精神活動,不是跟大腦有關(guān)嗎?怎么是從心里發(fā)出來的呢?其實,這里正表明了詞匯所反映的民族心理特征。古代漢族人從陰陽五行學(xué)說出發(fā),認為心是五臟之首,控制著人的思維活動,因此,這個詞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大腦及思想、感情等。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漢語中一大批由“心”作為語素所構(gòu)成的詞了:心得、心潮、心煩、心寬、心狠、操心、信心、有口無心、心直口快等。 中國佛教禪宗主張“修心之法”。所謂“修心”,其內(nèi)涵也是指提高思想境界。 與“心”有關(guān)的還有“肚子”和“腹”?谡Z中有人說:“我肚子里尋思”,“一肚子話”,“一肚子壞主意”等!岸亲印碑(dāng)然不能思考問題,但是“心”長在肚子(胴體)中,根據(jù)上面提到的對心的理解,肚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思考的器官之一。此外,“滿腹心事”、“滿腹學(xué)問”、“滿腹疑問”、“口蜜腹劍”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