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十寒
戰(zhàn)國時代有個思想家叫孟子,他對齊王做事沒有恒心、輕信讒言很不滿,就想用一些寓言故事來勸誡他。他說:“大王啊,即使生命力很強的生物,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一天,又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它十天,它也活不成了。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大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會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接著,他又講了一個故事:“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想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本領、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專心致志、下苦功夫。如果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上十天再去做,事情怎么能做得好呢?求學、做事能否成功,這也是決定因素之一,所以后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為成語“一暴十寒”,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