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yǎng)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4顆栗子。幾年之后,老人的經(jīng)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shù)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8顆改為7顆,于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還是照常給你們4顆栗子,而晚上給你們3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想,晚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么我早上給你們3顆,晚上再給你們4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晚上的栗子已經(jīng)由3個變成4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老人就這樣省下了栗子。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會心地微笑,覺得猴子們真是太愚蠢了:早上或晚上得到3顆栗子,數(shù)目并沒有增多,只是時間不同而已。猴子受到了欺騙,自己卻還蒙在鼓里,暗暗歡喜。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別人明明答應(yīng)了的事,一會兒就變了。我們自己也常常因為一些原因臨時變卦,給別人帶來損失。所以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變化無常的人;也用這個故事里的猴子,來嘲笑那些只重表面現(xiàn)象,不重實際結(jié)果的人和事。
|